第44章(2 / 2)

皇帝自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但他巴不得成瑾无处立身!

“你想多了。”皇帝敷衍道。

方孝承坚持:“请陛下收回成命。”

“阿瑾是朕的堂表兄,你倒比朕考虑得更周全。”皇帝淡淡道,“但君无戏言,何况此等军国大事。阿瑾身为世子,别的指望不上,只有这点子用处了。”

方孝承跪道:“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恼道:“不必再说,下去!”

方孝承不动,倔强道:“世子与世无争,臣恳请陛下允他平安顺遂,不入是非。”

皇帝盯着他:“他是世子,既受奉养,就得担责。”

方孝承沉默片刻,问:“若臣求娶世子呢?”

皇帝一怔,眼色渐渐晦暗,冷冷道:“你说什么?”

方孝承本以为这番话很难讲,可临到时,一旦说出了,竟如释重负,心头清明。他深深呼吸,道:“臣爱慕世子多年,情难自抑,恳请陛下成全。”

皇帝浑身冰凉,许久才从牙缝里挤出声音:“你……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方孝承回想往事,回想成瑾肝肠寸断的模样,眼中含酸,心中含着无尽愧恨,道:“于此事上,臣从未如此清醒。”

霎时间血冲上头,皇帝厉声道:“你拿他当朕的替身,朕一直忍气吞声。如今你竟敢对朕说出这种话来,朕看你是脑子不清醒!”

方孝承惊讶地抬眼他。

话说出口,皇帝便后悔了,可覆水难收,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倒是缓了缓语气,悲戚道:“朕是皇上,先前朝政不稳,不能与你互通心意,你行那荒唐事,朕只能佯作不知,可心中悲恸,几度呕血……如今大局已定,我们不必再苦苦克制。说起来是我们有愧于阿瑾,朕一定会好好弥补他,你不必为此自责。”

停了下,道,“其实,你误会朕了。娶鸿燕一事,朕是这么想的,不成便罢,若真能成,狼国施以‘美人计’,咱们就将计就计。事后,朕给阿瑾记头功,对外说是早与他议定的计谋,如此他不仅无错,还能留名。”

今日话既说破,皇帝打定主意,非得一举安排了成瑾,省得日后成更大患!假如狼王不打算同意,他便私下派人去游说!日后不光是方孝承,就连皇位也会与成瑾再无联系。

方孝承为成瑾担忧得很对。大荣与狼国有不化的血海深仇,别说哪日开战,就算有朝和议,曾与狼王女儿成亲的成瑾亦会遭受上下诘责,难以做人,遑论登基称帝!

方孝承道:“是臣有愧世子,亦有愧陛下。”

皇帝正要安抚,他接着道:“臣一直将陛下错认为世子,因而惹出无端事来,是臣之大错,臣愿领罚。”

皇帝愣了愣,半晌,喃喃道:“你说什么?”

方孝承犹豫了一下,不知怎么委婉措辞。他先前只顾着成瑾那边,回过头来才意识出不对劲:皇上既不是幼时做出那些事、说出那些话的人,怎么竟不动声色地冒认呢?

若拆穿,多少是很尴尬,毕竟一国之君……

可一国之君,怎能因一念之差冒认他人之功?

方孝承此刻的心情极为复杂,越细思越觉微妙。

*

作者有话要说:

补足=3=

皇帝社死现场

第46章

殿内沉寂许久, 皇帝脸色青白,最终化作恼羞成怒的红肝色。他无法再看方孝承,紧紧攥拳颤抖, 光是抑制砸东西的冲动便耗尽了力气, 他甚至想杀人。

其实, 他可以否认, 可以质问, 说不定方孝承不是那个意思, 说不定方孝承弄错了什么……但这很像自欺欺人,像垂死挣扎, 只会令自己更加难堪。

他是大荣的天子, 不能受此屈辱。

方孝承低着头,几番欲言又止, 很为难。许久,他硬着头皮重复了一遍:“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哑声道:“滚。”

“臣——”

“滚!”皇帝忍无可忍, 抓起茶盏朝他砸去, 吼道,“朕让你滚!”

茶水已凉, 却凉不过方孝承的心;茶盏砸额头很重, 却重不过方孝承心中所受冲撞。他惊诧地看着失态的皇帝,久久不能回神。他从未见过、也不曾料想过皇帝会有此态。少年刚结识时的太子固然对他矜傲,却是贵气而非暴戾。

皇帝见他不动,厉声质问:“你是要反吗?!”

方孝承回过神来,听到这重话, 只能起身退出殿外。

可他临到台阶, 停住脚, 迟疑了一下, 转身回到门前,长跪不起。

顾太监及众人不知何事,都很惊疑。顾太监急忙吩咐此事不可外传,然后进殿,见皇帝发疯地乱摔东西。

话分两头。

成瑾本来在街边悠悠闲闲地晒太阳,突然被高其能一再寻衅,是可忍孰不可忍,气得他跳起来就打!

谷音其实一直跟着,但先前遭嫌,被赶到了对面,不远不近地保护。见到成琏等人过去叽叽喳喳,谷音没出面。因为他出面没用,他的身份不便和这些权贵子弟争吵,除非动起手来才有他用武之地。

然后他就见成瑾揪着高其能狠揍了。

谷音犹豫一下,还是没动,直到成瑾趁大家发愣多揍了好几下、众人终于反应过来拉偏架、高其能要揍回去时,他才飞快地奔过去拉开成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