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也许,是耶律星连设计离间。”方孝承只能这么说。

时至今日,这件事无论有多少种可能性,他都只能咬死到耶律星连的身上。只有这样,大荣才不会内乱。

“若非有此可能,我就不是空手来北安侯府了。”高将军道。

他无法确定真相,但秦寺卿说得没错,有些时候,真相知道与否与如何做并不是必要关系。

……

此案历经两个月,最终,大理寺“抓到了”“真凶”:是狼国探子设下此局,意图离间。

但一些人很清楚地知道,隔阂已经产生了。

方孝承又带着成瑾回北疆了。

皇帝得知此事,把御书房砸了。

*

作者有话要说:

上卷完(其实没啥特别区别,就是觉得这么说起来很高大上,试试w)

第50章

成瑾仍旧住在五巷城里, 方孝承得闲就去看望他。

此时,成瑾正在院里午睡。这边雨少,最近不冷不热, 成瑾便让人在树下搁张宽榻, 架起纱帐, 有时夜里都不肯进屋睡, 嫌闷。众人只能由着他去。

春桃搬了只竹编凳子坐在旁边, 握着蒲扇轻轻打着, 听到声响转头看去,忙站起身。

方孝承接过扇子, 让她去歇息。

方孝承给睡梦中的成瑾打着扇, 心绪万千。

若能选,他不想让成瑾再来此地, 可他必须驻守北疆,实在不放心成瑾留在京城。无论成琏那话真或假, 哪怕是假的, 在高案发生后,皇帝放弃成瑾的态度都很明显。若类似的事再发生, 他又不在, 后果不堪设想。他不愿赌这一把。

何况,皇帝越来越可疑。

结案后,皇帝以“举止不端、德才皆无”为由,褫夺了成瑾的世子之位,改立瑞王庶子成琏。可天下人皆知, 成瑾不是第一天“举止不端、德才皆无”, 瑞王更是三天两头请求废立, 皇帝以往一味袒护成瑾, 绝不肯答应。如今……

时机太过微妙,谁不说皇帝此举分明是在承认真凶就是成瑾!

为维护皇家尊严,加上北安侯的庇护,大理寺不得不隐瞒真相,但皇帝终究愧对高将军,便以此赔罪息怒。

四下流言都是这么传说。

方孝承再三求情,竭力解释,请皇帝若怨怼可以惩戒他,是他先爱上成瑾,是他错认人,是他非要和成瑾好,一切与成瑾无关,成瑾一直被他蒙在鼓里,最是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