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济安并未推拒,接手了朝廷大大小小一切政务。
因皇上驾崩得十分突然,负责葬事的礼部一开始上上下下皆手忙脚乱,虽说不至于一塌糊涂,但琐碎错事确实很多。
傅济安于是劝慕之明出仕,回礼部。
慕之明答应了。
慕之明虽年纪轻,但规章礼节牢记于心,又心细沉稳,接过重担后将一切安排妥当。
其实如果只有先皇一人的葬礼需忙,礼部倒不至于慌乱成这般。
只因除先皇外,还有肃王的葬礼。
肃王是以亲王礼仪下葬的,棺椁进皇陵。
此为慕清婉的请求,所以傅济安力排众议定下此事。
不过诟病的人不少,甚至有言官写奏折长篇大论进行批判。
傅济安对那些奏折视若无睹,这将成为他为君数十载,唯一一次的任性决策。
十月,傅济安登基成为新帝,慕清婉成为了太后。
登基大典后,可以享尽荣华富的慕清婉做了一个让世人为之困惑不解的决定。
她削发为尼,居京城郊外的青云峰上的尘缘寺,终日不问世事,只抄经念佛,祈福祷告。
如今的她可以去世间任何地方,但她选择了长伴青灯古佛旁。
十一月,西北边疆传来捷报。
顾赫炎率领的融焰军,不但击败了西戎族,甚至乘胜追杀敌军至西戎国境内。
第169章 终章
正月初一,天降祥象,瑞雪丰年。
慕之明清早登高,去青云峰尘缘寺拜见太后。
菩提无尘埃,寺庙临云飞,山峰琼芳纷纷银装素裹,似与世隔绝。
虽外头天寒地冻,但禅房内燃着炭盆暖意融融。
慕清婉身着海青,不施粉黛,让慕之明有些认不出。
不过见到慕之明的她笑容温婉,与曾经无二般。
慕之明和她说西北大捷之事,说济安选贤任用之事,句句只谈当下,不谈曾经。
慕清婉边听边温和地笑着,让慕之明照顾好自己、辅佐好济安。
分别时,慕清婉将慕之明送至寺庙山门前,突然开口求他一事:“小离朱,你下次来看我的时候,给我带一盒芝麻云片糕,好不好?”
慕之明:“芝麻云片糕?”
“是呢。”慕清婉柔柔地笑着,“曾经有人隔三差五就给我送一盒来,那时候不觉得有多想吃,如今没人送了,心里竟惦记得很。”
慕之明:“好,您放心,我下次来的时候,一定给您带。”
“嗯~”慕清婉挥手与慕之明道别。
离开青云峰至京城,已是暮色四合时,慕之明回到慕府陪父母吃过年夜家宴,拜年后和闻鹤音一起坐马车回到将军府。
才至门前,温钟诚就打着灯笼,拿着一封朱纸书信小跑至慕之明面前:“侯爷,将军来信了,他七日后归京!”
慕之明闻言顿时欢欣雀跃,笑逐颜开,忙问:“当真?”
“千真万确!”温钟诚笃定地说,将书信递给慕之明。
慕之明当即展开书信,借着明亮的灯笼烛光,一字不漏地仔仔细细看。
闻鹤音伸手撇去他素锦鹤纹大氅上的凉雪:“少爷,进屋再看呗,这里风多大啊,不嫌冷吗?”
慕之明目不转睛,嘴上抽空应道:“等不及了。”
闻鹤音问:“将军真的要回来了吗?”
“嗯,真的。”慕之明弯眸,“分别半载,总算可以相见了。”
闻鹤音:“将军是不是还不知道你已忆起往昔的事?”
“还不知。”慕之明笑着点点头。
闻鹤音:“那将军知道后,一定会很欣喜的。”
温钟诚:“侯爷,还是先进屋吧,此处风口,确实太冷了,莫要惹风寒。”
“好。”慕之明小心收好信,往厢房走去。
临到厢房门前,慕之明驻步,他哈出白雾搓着被冻得通红的双手,笑着看向厢房前院子里的梧桐树,梧桐枝上积白雪,月光盈盈,夜色安宁。
“怎么了?”闻鹤音见他又停下了脚步不肯进屋,疑惑地问。
“阿音。”慕之明笑道,“我一直觉得将军是因为心悦我,所以才在此处栽了棵梧桐树,你觉得是吗?”
“这我哪知道啊!等将军回来你自己问他去!”闻鹤音将慕之明往厢房推,“我都要冷死了,你怎么这样不怕冻的。”
慕之明:“这叫知君归期日,当下忘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