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2 / 2)

为了赚钱,白苏也是拼了。不过白苏也知道这是暂时的,也不会做的太夸张。主要吧,还是为了稳固自己‘会种花’的人设而已。

海景房的花房在白苏人还没回来的时候就开始建造了,等人回来的时候已经可以使用了。白苏亲力亲为,在花房里泡了整整两天。

昏暗的花房里多了十几个兰花盆,还都是那种已经长出嫩芽的那种。为了这个效率,回来的时候白苏可还专门带了许多半成品回来的。

两天的时间都泡在花房里,临走之前的晚上还拉着石菖蒲散了一回步。走了一个多时辰,将山下两千亩地全部照顾了一遍。

自家周围的还有海里的,更是没有放过。两天的时间很快结束了,结束的白苏都没什么感觉到时间的流逝。

然后这种时间飞速流逝的感觉,白苏足足享受了两个月。

白家剩下的二十七株牡丹在白苏和石菖蒲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就全部卖出去了,珍贵的品种只有五个,剩下的其实也就是品相好一些的普通牡丹罢了。

可就算是在打折的情况之下,也硬是卖了五千两银子。当白苏拿到卖花钱的时候,整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要是当初他早知道卖花这么值钱,还何必那么辛苦的去考试啊。不过也就是这么感慨一下而已,白苏比谁都更清楚,那些花能卖五千两银子,自己【白大人】的身份起码占了八成原因。

白苏没有直接去岳麓书院进行感谢,可却在陶良州做了实际的感谢。白苏用那五千两银子购买了红麻枸杞还有沙枣的树苗,以一文钱一株的价格卖给了陶良州的百姓。

并且直接说了,这是岳麓书院对于陶良州百姓的支持。有眼力劲儿的那些人,也果不其然的写了文章赞美此时。

白苏没有直接表达感谢,却让岳麓书院的大名出现在了整个大裕朝的邸报上面。

然后,岳麓书院的院长直接送来了五万两银子,也直接说明了这是对陶良州百姓的支持。白苏毫不客气的收了银子,继续购买树苗再次按照一文钱一株的价格卖给了陶良州的百姓。

武亮很有眼力劲儿的,以陶良州百姓的名义弄了一张匾额送给了岳麓书院。

【造福万民】

可以说是很大的鼓励了。

于是在那一个月里,白苏光是收到的来自全大裕朝各地的捐款数量都要超过上百万两银子了。差一点让白苏就觉得他已经不需要奋斗,完全可以躺赢了。

好在白苏还有一点理智在,才没有头脑发晕。白苏按照之前在望江府的模式,弄了一个【助农基金】。不仅要改变陶良州百姓的问题,也将那些捐款所在地放在了捐助范围之内。

不得不说,上头有人办事真的很轻松自在。如果白苏上头那位不是皇帝,如果不是皇帝明摆着就是要告诉全天下白苏就是他的宠臣……嗯??这个形容词貌似有点不对?

反正总之就是那个意思,如果没有皇帝的表态白苏又怎么可能收到那么多的捐款,并且那么多的捐款还真的能到达他的手里呢?

并不缺钱的白苏,比谁都清醒。享受了多大的权利,自然就要付出对等的义务。

两个月的时间,甚至很多作物都已经完成了正常的一轮生态成熟。沙枣长成的树苗也都超过了一米,移植的范围更加广阔了一些。

白苏每隔五天回去的时候,就会带上起码五车的树苗。两个月的时间,陶良州三分之一的土地边缘的路上都被沙枣树围绕了。

而白苏用善款购买回去的那些树苗什么的,也被百姓自发的种植到了自家田地里。两个月的时间,陶良州再也看不到大片的荒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