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只有大哥、二哥和三哥有这个可能吗?”顾郡辰想着又摇头,“六年前,三哥才九岁,他可以排除。”
“那剩下的只有大皇子和二皇子了。”董之说着,又沉默了。可大皇子和二皇子,又会是谁呢?
“郡辰。”李淡的大嗓子,传进了书房。然后推开房门进来了。看到董之,他有些意外,“董先生许久不见。”李淡和董之也是认识的,不过不熟悉,以前太子宴还没去世的时候,李淡几乎每天都去东宫,作为顾郡辰的伴读,李淡在东宫还有自己的房间,也经常留宿东宫,也因此和董之有过几面之缘。真正熟悉一些,是在现在齐王府。
李淡作为顾郡辰的伴读,忠国公府是在太子宴这一边的,后来照宁帝登基,忠国公府是在照宁帝这边的。
不过忠国公府自祖上战功显赫,赐予丹书铁券开国勋臣之后,一直都是碌碌无为的,直到这一代的李旭。一门两爵位,风靡整个京城。
而今,李旭去世,李家又归于平静。
但从祖上到本朝,李家虽然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朝廷赐予的荣誉却是一样不少。对于没有实权的功臣,皇上也是喜欢的很。
说来皇家和李家,还是远亲的关系。第二代忠国公的母亲还是皇家公主,初代忠国公帮太祖打下天下之后,太祖把女儿许给了初代忠国公的儿子,李家放下了军权。一直到现在,除了李旭之外,李家再也没有拿过军权。
当年的开国勋臣,除李家之外,还有八家,而今只剩下三家了。另外的五家早就落魄了,有的在太祖之后落魄的很快,有的在六年前众皇子造反的时候落魄。军权、权利,是臣子心中是野心的催命符,在帝皇心中是一根刺。
聪明人和普通人的做法,就是不一样。
李家的祖上,智商属于高配。
“许久不见。”董之起身,对着李淡笑了一下,“属下先告退。”
“先生慢走。”李淡让开,让董之先走。
待董之走了之后,李淡来到董之坐过的位置,挑眉含笑的看着顾郡辰。
顾郡辰淡然的喝着茶:“你笑的像得了天花似得,高兴什么?”
李淡嘴角抽搐了一下,这话……说你是要当弟夫呢?还是我弟媳呢?
顾郡辰淡淡的反问:“你是拿他当王妃呢,还是堂弟呢?”
李淡哼了声,随即又认真了起来:“皇上为何把六堂弟指婚给你?是不是……”李淡的后半句没说。有些话不说,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他和顾郡辰一起长大,他是忠于顾郡辰的,虽说是伴读,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子是伴读的主子。
“别想太多。”顾郡辰知道李淡关心自己,“得,你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李淡没好气的道,“不过,六堂弟是忠勇侯,皇上这样安排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此一来,忠勇侯府怎么办?
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李淡,侯府上下都是。从照宁帝下圣旨的那一天,他们就在猜测圣心。圣上打侯府的脸?不可能。圣上如果要打侯府的脸,不会赔上齐王。
再者,李旭是为了圣上死的,圣上不会这般无情。那么大家好奇的是圣上背后的目的。
若是往常,两个男人搞龙阳,怎么说也能在帝都掀起一阵八卦,但是现在圣上赐婚,就好像龙阳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所以有时候男人和女人、或者男人和男人,没有什么对或错,缺少的只是一个正当的理由。别说现在李洛年纪还小,便是李洛年纪大了,谁敢说顾郡辰和李洛恶心?那不是不要脑袋了吗?
李忠铭心急如焚的赶到齐王府,被告知李洛还没醒。他在院子外来回走,从来没有这么急过。齐王殿下疼爱少爷,他感激不尽,但是……但是……越想,他越心烦意乱。
“父亲切莫担心。”李长诚都比李忠铭镇定了。
“你不懂。”李忠铭道。但是在齐王府,这里是齐王殿下的院子,他又不能闯进去叫人,门口的侍卫说了:殿下有命,小侯爷整日赶路累了,莫要打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