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再没有嘹亮的歌声响起,只有冬日的寒风在山间呜咽啼哭。
一天,召应的妈妈又上山来,劝他回家,娶个正常的女子,召应沉着脸垂着头不说话。
玉皎默默进屋,把召应的衣物都收拾打包好,塞进他的怀里,把人推出了院门外。
召应在院门外,使劲摇晃了门上的铜环半天,玉皎始终死死在门内含着眼泪抵住门。
最终,召应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玉皎直到召应的视线看不见院子,打开门,牵着玉罕,抱着玉恩,远远跟在召应身后,一直默默送他们的身影到山下。
就这样,玉罕开始了没有爸爸的生活。
有一次,玉罕在山下听人说,有哑巴长时间把石子放在学说话,最后竟然真的会了,这让小小年纪的玉罕激动坏了,当时就找了小石子放进嘴巴。
坚硬的石头长时间在柔软的口腔里搅动,小玉罕嘴里磨的都是血泡,她却丝毫不在意,每天坚持来回四个小时跑下山,逮着人就跟人学说话,。
在她终于发出了的一个音节的时候,她高兴坏了,快速往爸爸家跑。
终于到了,远远的,却而看见召应怀里抱着一个十来个月大的小男婴,咿咿呀呀的叫“巴巴巴巴……”
一旁还站着一个温婉的女子,柔声逗弄着孩子,一声声唤着“小卜冒,小卜冒……”
小男婴手舞足蹈的咯咯笑,专属于婴儿的小奶音好听极了。
召应和那女子心都被萌化了,宠溺的摸着孩子的头,跟着一起哈哈笑。
不过六岁的玉罕,联想到如今总是安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清晰可闻的家里,原本明亮的大眼睛突然暗了下来,被刺的哗的流下了眼泪。
泪水像河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流,玉罕不停的用衣袖擦,直到衣服都湿透了,眼睛揉肿了,模糊的再也看不清,玉罕才暗暗转身走了。
后来,再也没有去远远偷偷看过召应。
召应离开家里之后,玉皎的心就空了,分不清过去和当下,盛饭的时候还是盛四碗,摆四双筷子,毛巾,拖鞋一直紧紧挨在自己的旁边,不能超过两厘米的距离,连他曾经穿坏的,露了脚趾洞的破袜子也舍不得丢。
只是每到夜里却又异常清醒,总是翻来覆去抱着召应的衣服抹眼泪,第二天醒来,枕巾湿的能拧出水。
可是她却从来都没去找过召应。
这样苦苦熬了几年,身体就受不住走了。
临走的时候,她撑着最后一口气,努力瞪着眼睛,紧紧抓着玉罕,玉恩的手,“啊,啊,啊”艰难的张着嘴巴,企图给两个女儿一些忠告。
玉罕会意,清晰的告诉她,“妈,你放心,我和妹妹绝不会去相信什么爱情,成为另一个你,我们会自己强大起来,照顾好自己的。”
玉皎听了以后,欣慰的扯起了一丝笑,最后一刻,攥紧了召应的空衣服走了。
阿古的声音一直淡淡的,像一个旁观者娓娓讲述一个遥远的凄美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