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不知道自己这番话已经把皇帝偏了的心眼扳正了一分,只知皇帝已经听进去了。接下来的,还得看萧景的表现。
皇帝对贾环的奏对很满意,说:“按常例,状元是第一天子门生,可以向皇帝提个要求,你想提什么要求吗?”
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抓住,一辈子都没机会了,贾环赶紧跪下来,叩首说:“谢皇上隆恩,请皇上赦免臣父的罪过。”
“这也是情理之事,只是,你父亲有什么罪呢?”
“臣家世泽五代,富贵百年,难免有不肖子弟为非做歹,臣父不能约束管教,此大罪也。国法重如山,臣不敢为犯法子弟求情。”贾环又做痛哭零涕状,“臣祖母年迈,家中姐妹和兄长宝玉,侄儿贾兰都是纯善无辜之人,将来若是合家获罪,还请皇上赦免无罪之人。”
皇帝微微点头,贾府的烂事他早有耳闻,对这些烂到根子里的勋贵之家他心里是极其看不惯的,因为想把这帮混蛋留给新帝立威,所以没有下手收拾。现在状元为其家求情,也是一片孝心,只可惜这么个人竟然生在那种脏地方。
贾环退下后,皇帝对身边的心腹太监夏秉忠说:“你看他这人怎么样?”
“万岁爷心中早有成算,何用奴才多嘴。”夏秉忠也是成了精的太监头子,哪里看不出皇帝已经有了要栽培贾环的念头。
当时皇帝明明知道舞弊案是捕风捉影的事,而且已经打算放过双方当事人,却不下旨释放他,仍把他关在诏狱,是想考验他的心志。后来又命翰林院给他压了许多枯燥劳累的编书活,也是想磨炼他,同时考察他的为人。
知道了皇帝的意思,夏秉忠自然要顺着皇帝的心意。说:“小贾大人是个好苗子,大难临头不乱方寸,大喜降临又能保持谦虚冷静,对上司交待的差事任劳任怨,且不说学问,只这分素质就可做栋梁之材了。只可惜太年轻了,这样的人,不怕打压,就怕捧杀,过早重用他是拔苗助长。”
皇帝觉得他说到自己自己心里去了。不觉点头同意:“你说的对,他年少得志,朕怕他骄傲自满,也怕别人因嫉妒毁了他。现在用他早了些,还是再将他打磨一番的好。”
贾环退出宫后直接回家。皇帝召见的事早就传到贾府,又把贾家上下人等吓得惴惴不安。贾环安慰老太太一番:“没什么事,只是考察一下学问,皇上很和气,还请我吃饭,又赏了东西呢。”
说着把皇帝赐的珍贵文具拿来给家长看。
“那叫赐膳,怎么说话呢。”贾政板着脸斥责,心里却无比羡慕,贾家世代簪缨,除了两位打江山的国公爷,还没有一个人能得皇帝请吃饭,怎么不让人羡慕死。
贾母欢喜之余,又惋惜这荣耀没落在衔玉而生的宝玉头上。如果是宝玉得了皇帝的青眼,那才是全家之福呢。
贾母无比慈爱的看向贾环,问道:“明天是休息日吧?你不是要在园子里请你的同年?”
贾环被她的慈爱目光看得受宠若惊,忙回道:“是,我打算先请几位翰林院的庶吉士。”
庶吉士是朝考中得优的进士,有储相之称,内阁宰相多数出身于此,虽然比不上殿试结束就直接当翰林的状元榜眼探花,也是极其清贵的。贾环是丁酉科魁首,所以才有这面子请这么多庶吉士来家。
贾母老脸绽放慈祥的菊花,说:“请这么多贵客,可不能失了礼数,让宝玉帮着你招呼客人吧。”
贾环一愣,再看王夫人贾政等人紧张地看着他,明白他们是想把宝玉推出去,帮助宝玉搭台子呢,怪不得贾母无比慈祥,原来存着这么个心思。
看他们神色紧张又带着期盼,贾环觉得好笑,想让他拉扯宝玉直说好了,他又不会拒绝,何必找这借口。当即点了点头:“也好。”
贾母很欢喜,立即命王熙凤好生筹办此事。
王熙凤亲自带人布置了嘉荫堂会宴会厅,又收拾出缀锦阁做退居,安排的十分妥当。
贾环也开始做准备,先进园子找着迎春面授机宜,然后去潇湘馆见黛玉,说:“明天请客,少不了在席上做诗行酒令什么的,到时候我若出丑,还请姐姐暗施援手。”
黛玉听了笑着答应。
贾环又出主意:“这次的探花林彬是出自姑苏林家,说不定是姐姐的同族兄弟呢,有机会也让你们见见,认了亲做了兄妹以后可以关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