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2)

贾环捶桌子:“你怎么变得这般无耻,我要叫啦。”

“我还没蹂躏你呢,你就要叫,是不是早了点?”徐义说着拿起桌上的纸看,只见上面写着一篇文,题目是孤苦老汉千里寻女,小题目是:弱女无故被抢,百般难寻为哪般?

看正文是一老汉与女儿相依为命,可是女儿被某官抢走,上告某官员没有结果,再告发现女儿被一太监带走了。

徐义不满意:“你那篇定风尘已经大红大紫,读者反响很大,你外出期间断稿,我只能照你的大纲接着往下编,眼尖的读者都看出来了,现在你却挖新坑,这样不好。”

徐义和贾环是小时候在危难中相识的过命交情,不但学会贾环的一些现代用词,而且参与他的秘密大事,两人无话不谈。

贾环什么也不瞒他,把这次山西之行以及朝中各方势力的搏奕说了,还说了昨晚陈九成和夏秉忠来访的事。徐义越听越心惊,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这些毒瘤是要割掉,但是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动手。”贾环说出自己的打算。

徐义心惊胆战:“说了半天你还是要动手,可是对方是盘踞朝堂二十年的宰相,爪牙遍地,还有皇上宠信,你怎么动?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搞不好死无葬身之地。”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贾环拿起桌上的报纸晃晃,很有自信,“目前我掌握的武器有两样,一是舆论,二是洋人。”

第一样武器徐义听懂了,就是以报纸为依托,在清流在民间掀起倒胡风潮,胡有恒在士林和民间的名声很臭,掀起舆论不难。只是第二样武器就费解了。

徐义抓起桌上没写完的稿子,坚决地说:“你放心干你的事,这个稿我来写,万一别人查出来,也不会牵扯到你。”

“你……”贾环看着他,心里翻涌着感动。

“你不信我?你去山西这些天,那小说都是我在写,读者虽然看出来了,却也没说写的不好。”

贾环勉强说:“我不是说你写得好不好,你是堂堂举人老爷,要么准备下一科会试,要么到吏部注册候缺任职,披着马甲写小说不是正道。”

这个时代,小说属“小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贱物,文人写小说都是披马甲的,比如兰陵笑笑生此名至今也不知是谁的马甲,可见士人都觉得写小说是丢人的,徐义中过举,却干这种事,实在让他过意不去。

徐义知道他心里想什么,拍拍他的肩,说:“我愿意帮你做事,办报写稿的事交给我好了。”

“可是你是举人老爷。”

“我不想做官,举人之名只是让我有个受人尊敬的地位罢了,况且我继续考试或做官,户籍之事恐怕会给你和淳王爷惹麻烦。”

贾环无语了,这个时代考试做官必须是三代清白的良民,审查很严,徐义是孤儿,认了徐姓人家的宗,中举后在哪个县当个教育局长也罢了,要是当正印官或是继续往上考,风险很大,万一被查出来,风险的第一承受者就是为他搞假户籍的萧景,还要牵扯到贾环。

可是,徐义读书勤奋,又知民间疾苦,学问好会务实,这么个人才只因为怕连累他和萧景而在底层写小说,也太委屈了。

徐义知道贾环为自己委屈,又劝他:“我们是好兄弟,你做官和我做官是一样的,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帮你的。”

贾环抓住他的手,觉得自己真幸福,虽然没有好爹好妈,可是却有好朋友不计得失的帮助自己,还有什么不满的。

贾环给陆霄凤写了密信一封,令钱槐亲自送去,信中要陆霄凤搜集黄维的罪证,不是贪贿抢民女方面的,而是从白虎峡盗匪入手,要把罪证往谋逆上靠。

陆霄凤收信心领神会,知道从贪贿上斗倒黄维是很难,转而搜集其它罪证,白虎峡盗匪的确是一些作奸犯科的恶徒,但是他们使用的兵器却是正规军用的统一规格的兵器,而这兵器的来源查出是大同兵营武备库中流出的,然后陆霄凤以此上奏,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陈述事实,让皇帝自行决断。

至此,皇帝已经动了收拾黄维之心,同时,贾环递了折子向黄维展开攻势,上书山西所见,山西境内民不聊生,老百姓卖子卖女毁家失业,鞑子来袭时不敢迎敌,只知送钱粮以求对方退兵,并杀害百姓冒功,敢有反对他的人会被盗匪杀害,山西百官只知有黄巡抚不知有陛下。

奏疏上最后一句,加上陆霄凤剿匪所得到的信息,两样相加,激发了皇帝的脑补,这个黄维不能再留了,再袒护他,朕的名声就跟着臭了。胡有恒觑知皇帝心意,不敢反对,再加上贾环已经把那封捏他把柄的信还给了他,暗示自己这次出手只针对黄维,并不敢得罪胡相,胡有恒也不好再袒护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