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1 / 2)

不止一家,也不止一片,几乎整个京城的花花草草都遭了殃,而后有人还发现,连御花园里的百花也呈现出了颓败之象。

这分明就是不祥之兆!

联想到小皇子的出生,各种流言插了翅膀一样飞向了大街小巷。明面上倒是没有人敢嚼舌,可私下里哪个不在犯嘀咕,这怕不是亡国的征兆吧?

最难堵悠悠众口,就是赫连淳自己都信了。

叶筱柔没有生下皇子,不管是不是他的骨肉都不重了,等他死后赫连家也就断了传承,说是亡国之兆一点没错。

赫连淳心知肚明,但还是让人压制了流言,至少在他有生之年,还可以享受皇帝的一切尊荣。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继百草枯败之后,南方大旱、北方大雨,就连皇帝的养心殿都被那晴天霹雳打去了一角。

接二连三的“警示”似乎都在说明一件事,这个王朝已经到了穷途末日。

不久后“帝王无德,不配为君”的话语在民间开始广为流传,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面对灾情和接踵而至的问题,赫连淳一个头两个大,各种请求赈灾的折子络绎不绝,但国库本就空虚,拆了东墙也未必补得了西墙,何况历来赈灾的银子都要被贪掉一多半,就算把整个国库都拨出去也不够解决所有问题。

这种事几乎每个皇帝都遇到过,但解决的方法各有不同,除了赈灾的银两,最终依靠的还是底下的官员。有作为的臣子就会想尽办法给帝王分忧,如何缓解灾情,如何安抚百姓,这些做好了,事情自然也就解决了。

但眼下,朝堂宛若一潭死水,根本没有人主动请缨,有的只是相互推诿,区区一个赈灾的人选就商议了好几天都没得出个结论。

赫连淳盛怒之下又是大发雷霆,但有些事也不是发怒就能解决的,怪只怪他先前只顾着争权夺利,忽略了朝臣真正的作用,才会“人到用时方恨少”。

最终几个人被推了出来,至于他们真正的才干如何,大概只有本人自己清楚了。

赫连淳好不容易解决了一件事,突然就听下面的宫人来报——冷宫里的废太后不见了!

说起来,闻人惜和白莲儿的“争食”,最后还是以闻人惜棋高一着,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