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1 / 2)

魔王级炮灰 非摩安 4732 字 6天前

不等顾青说什么,潘昆仑就低下头想叹气了:‘这对人家来说,又叫什么事呢。’

顾青想了想说:“这次我可以去。”

他之前给人家做顾问,都是不“出台”的。这一点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他那么一说,大家也很快就明白过来。

他们一队六个人人,就这样达成了共识。

说来也是巧了,在顾青和黎贺他们达成共识的第二天,威廉·张就找上门来,想要“力”邀顾青去一个探险项目。

顾青拒绝了。

威廉·张脸色不怎么好看,“于先生不妨再多考虑考虑。”

他一偏头,身边的保镖就上前送上了他的名片——这次威廉·张出门,可是很有排场的。不仅有助理跟着,还有两个身高体壮的保镖,加上威廉·张还开了很张扬的车,看起来十分有气势,让邀请都带上了威胁的意味。

顾青伸手把名片接过来,“您慢走。”

威廉·张:“哼!”

威廉·张果断上了车。

助理林荣还有点惊讶,因为一般情况下,自家老板是没有那么好说话的。这让林荣不由得多看了眼顾青,结果就被威廉·张喝道:“看什么呢!”

林荣:“……”今天的老板又吃了一吨炸药呢。

威廉·张其实没死心,不过他等了两天,却收到了“于凉”收拾行李,出了远门的消息。

威廉·张还想再追问,另一边却传来了消息,说是等着威廉·张过去,再有没有了个“于凉”,威廉·张这边也不缺这方面的人才。国外的,国内的都有,而且比“于凉”名气大的也有许多,更别提“于凉”资历尚浅,他开始在业内冒头,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

所以威廉·张也没必要执着于人家,就只是没请到“于凉”,让他感到十分不爽就是了。

顾青这次出远门,可以说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他之前不是制作了许多探测用械具吗,这些械具也有用过,像之前寻海下船只时。也就是说顾青还真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探测器就是他的眼睛,是他的耳朵,还能是他的身体。

这次要去自己的陵墓中,顾青深知陵墓的危险系数,加上有必要仔细地观摩,所以就先派遣了探测器过去,不过现阶段而言,探测器还只能在外围活动,因为陵墓和丹阳王城一样,都是在打开总枢纽前,它就等同是隐形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羊皮纸在手,却还是过其门而不入。

除了探测器外,顾青还是有很多其他“粮草”的,像是干扰波发生器、声呐发射器、呼吸器等,还有比较常规的探测仪器,还有探险用仪器。

和黎贺、霍小山他们这内行比起来,顾青这算是比较科学派的。不像他们,带了诸如工兵铲、金刚伞、旋风铲、墨斗、黑驴蹄子等,还有门派内传下来的各色秘药。像是对付尸毒的,降低心率的……这个的话,顾青这边对应的就是抗生素,还有肾上腺素等。

当然了,黎贺他们还是应用许多现代产品的,像工兵铲就是现代才有的嘛。除它外,还有急救箱也是有的,再来就是防毒面具,潜水设备等。

他们两边的装备结合起来,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而此次出行,统筹是黎贺负责做的。

顾青则一面配合他,一面悄悄地派遣自己的“先锋部队”,也就是不好让他们现在就看到的,像是探测器什么的。

说到底顾青现在还不能表现出他有前世记忆,可在地宫中,他总得在暗中照应他们一队人,所以能够如臂使指的探测器,就是很好的选择。

它们可以是最好的“影卫”。

话又说回来,顾青这次舍得亲身上阵,那还是因为这次是从从前就开始铺垫的大戏,他总不能不在现场。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当时的遗体,还是栩栩如生的。

这是应该的。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隔了那么多年,他前世的肉身还真的是完好如初的。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当时的棺椁所用的木材,是非常难得的,在现代来说已经成为了传说。不仅仅是棺椁在“保鲜”,地宫的设计虽然不能保持完全无垢,可因为封闭性,还有其他设计,会使得最重要的冥殿,会相对干净整洁。

此外,陵墓中还有些像棺椁所用木材一样很罕见,也令人惊奇的事物。

怎么说那都是帝王陵,也是个盛大的舞台。

顾青边这么想着,边露出个发自内心的微笑来。

第125章 盗可盗(8)

始皇自称帝后, 在位期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大工程有数件。

如始皇陵, 丹阳王城, 直道,长城等,每一桩都有史书记载, 而且到了现代也能看到残留,不过还是受到了时间的侵蚀,更甚者还有人为的摧残。像丹阳王城就在汉朝被无情烧毁过一次,而虞朝修筑的那部分长城,到如今也只剩下少许的部分, 直道也早就不再应用,不过还残存的部分, 如今还是寸草不生的。最受瞩目的, 自然是始皇陵,到现在人们只能窥其部分,而不能窥伺其全貌。

唯一到现在仍在运转自如的大工程,也就只有曾经在巴蜀地区, 修筑的一水利工程,也就是都江堰。它自被修筑以来,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 仍旧屹立不倒,仍兢兢业业地发挥着作用。

这一工程,在当时自然也是动员了诸多民工和工匠, 耗时也比较长,其中还涉及到分山。当时还没有火药,分山都是使用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的办法,再有时局也比较混乱,当时虞国还没有大一统,但扩张之势尽显,对已被吞并的蜀国关注不多,这就让这一水利工程成为了绝佳的“烟雾弹”。

毕竟修那么一个王陵,总不能是悄无声息的。嵌套在一个工程中,是非常好的隐藏之法,再者正如丹阳王城的地下城,运行中多依托于自然之力,这次王陵亦同样如此。要知道在这一地域中,有许多河流从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流过,在之上更有岷山,这么一座是长江水系中的岷江、白水河等,与黄河水系中的黑河的分水岭,峰峦重叠,河谷深切。

再者都江堰有着重大的作用,早就了沃野千里的巴蜀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不仅仅是对农业,也促进了水运,从建成以来就受到了各朝看重,维护是常有的,也不可能会有谁脑子发热,去对这么个工程去加以破坏。

再有,这一工程也很抗地震。

林林总总的,使得它几乎完好无损地延续至今。连当初用以水尺的三石人,都还深埋在江心中。到现代后说是有从流沙中挖掘出石像,被认为是当时的三神像之一,但考古界持怀疑态度的居多,因为当时的三石人,一直发挥着最开始的作用,即作为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再没有替换物的情况下,没谁去想着去动那三石人,再说也动不了。

根据记载,当时的三石人每个可有五吨之重,再加上还是深立在河心中,非是寻常人力或是他力可动之的。

话说回来,这三石人还是开启王陵的关键所在。

王陵当然没在河床下,只是在未开启总枢前,王陵就是个隐形的。只有开启后,才会有“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

王陵的“正门”其实在一飞瀑后,除了是顾虑到顾青的洁癖症外,还考虑到运送棺椁进出等因素——当最后机关落下前,飞瀑就像是雨帘,甚至还可能是淅沥沥的小雨雨帘,但过后雨帘就变成了滔滔飞瀑。不过如今再度开启了总枢,飞瀑也同样变成了雨帘,至于那滔滔不绝般的水,在很大程度上流入了山中,成为了开启总枢的动力。

但这个水流总量也是有限度的,也就是飞瀑变薄是有时限的,不然好好的一个飞瀑忽然变薄的,还变不回去,那是很引人注目的。

“我天爷啊!这山中还真的有什么!但是这泉水大量涌进去的话,不就是会把地宫给淹没了吗?”潘昆仑惊奇地看着飞瀑帘后的入口,琢磨了下后道——因为有羊皮纸在,所以他们之前就根据顾青破译的内容“索骥”,所以从开启总枢到来到“正门”前,都算是比较顺利的。就连之前下水去摸索三石人,都是霍小山和黎贺身先士卒的,顾青倒也没闲着,他在岸上做场外支援,还提供了潜水设备,通讯设备也很齐全,霍小山和黎贺在水下时,都还能和岸上保持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