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递上一盏茶:“太后消消气,皇上他想必有自己的考量。”
郑太后没接,只问:“哀家的要求过分吗?连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太后和皇帝有意见冲突,福寿不敢评判对错,只小心赔笑:“太后先喝杯热茶。”
“国家大事,哀家从来不插手。可这御药供奉,明明就不是大事啊。”郑太后接过茶杯,犹自不解,“他在闹什么别扭?”
福寿陪着笑:“太后,想必是皇上不愿意坏了规矩。许娘子留在京中,不是正合您的意吗?您以后想见见她,想让她陪您说说话,也很容易,是不是?至于她父亲,接过来就是了。在哪儿不都是一样的?这京城可比他们湘城繁华多了。她自己一开始,不也这么想的……”
如此这般安慰了好一会儿,郑太后心情才略微好转了一些,可仍觉得有些对不住许娘子。
她本想着,这不过是吩咐一句就能办成的事。谁能想到,翊儿不同意呢?
郑太后性子温和,没想跟儿子对着干,可这会儿着实犯难。
福寿怕太后心中不快,试着转移话题:“太后,今天那个小娃娃真招人疼,想必将来的小皇子、小公主,会更可爱。”
这话题转的有些突兀,却恰好戳中了太后的心事。
她点一点头,是该张罗着后妃人选了。差不多的年纪,许娘子的孩子都那么大了,翊儿现在还是孤家寡人呢。难怪他有时候性子别扭。
说起来,翊儿的后妃,早就该提上议程了。
郑太后轻声叹息,是她这个做母后的失职了。长期沉湎于失去先帝的痛苦中,该早些帮他张罗的。
见郑太后注意力被转移,福寿悄然松一口气。
许长安并没有在齐云寺待太久,与郑太后一行人分别后,她就带着文元缓步下山了。
不同于出发时的精神满满,回家途中,母子两人的情绪都不太高。
文元轻声问:“娘累了吗?”
许长安对儿子笑一笑:“还好啊,娘不累。”
只是觉得有些不安和遗憾。
早知道进京以后是这般景象,还不如当初一直留在湘城呢。
马车行驶的快,很快进了城。人在车厢内,时不时地能听到外边的喧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