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丈余,它体重不能飞翔,这一跃却也有数人之高,杨过和
郭襄稳稳落上雕背,缓缓着地。便在此时,烟火飞腾中巨响
连作,高台不断倾斜。
法王被杨过踢下高台,虽然身受重伤,还是想死里逃生,
强忍一口气,一个打滚,正想翻身站起,忽听得背后一人哈
哈大笑,将他拦腰抱住,按在地下,跟着只觉千针万箭,一
齐刺入体内。原来按住他的正是老顽童周伯通。他身上穿着
桃花岛至宝软猬甲,这副宝甲刀枪不入,而且生满尖刺,犹
如刺猬一般,法王本已受伤,再给老顽童这么一抱一按,哪
里还能动弹?高台倒塌,周伯通纵身跃开,法王便被压在火
柱之下。
黄蓉见爱女终于死里逃生,不禁喜极而泣,心里对杨过
的感激真是难以言宣,便是为他死了亦所甘愿,忙奔向女儿
身旁,割断她身上的绑缚。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耶律
齐等也无不精神大振。
高台下蒙古军见主将殒命,登时散乱,再给五路宋军来
回冲击,登时溃不成军。
郭靖攘臂大呼:“回救襄阳,去杀了那鞑子大汗。”宋军
应声呐喊,掉头向正在攻城的蒙古军冲去。
小龙女撕下衣襟给杨过裹伤,双手颤抖,竟是一句话也
说不出来。杨过微笑道:“你在台下,担心受惊,更苦过我在
台上恶战。”只听得宋军喊声犹如惊天动地,旗分五色,猛向
蒙古军冲锋。杨过凝目遥望,见敌军部伍严整,人数又多过
宋军数倍,宋军如潮水般冲了一次又一次,却哪里撼得动敌
军分毫?
杨过叫道:“巨奸虽毙,敌军未败,咱们再战。你累不累?”
这四句话前三句慷慨激昂,最后一句却转成了温柔体贴的调
子。小龙女淡淡一笑,说道:“你说上,便上罢!”
忽然身旁一个少女声音说道:“杨大嫂,你真美!”正是
郭襄。小龙女回头笑道:“小妹子,多谢你为我们祝祷重会。
你大哥哥尽说你好,定要带我到襄阳来见你一见。”郭襄叹了
一口气,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小龙女挽住她手,
跟她甚是亲热。小龙女本来对谁都是冷冷的不大理睬,但听
杨过夸赞郭襄,说她为自己夫妇祝祷重会,又不顾性命的跃
下深谷,来求杨过不可自尽,对她也便不同。
杨过牵过几匹四下乱窜的无主战马,说道:“我来开路,
一齐冲罢!”跃上马背,当先驰去。小龙女和郭襄各乘一匹,
跟在他身后。三人奔驰向南,但见数百道云梯竖在襄阳城墙
外。蒙古兵如蚂蚁般正向上爬。
三人驰上一个小丘,纵目四望,忽见西首有千余蒙古兵
围住了耶律齐率领的三百来人。这些蒙古兵均使四尺弯刀,将
耶律齐的部属一个个劈下马来。郭芙领着一队兵马待要冲入
相救,却被蒙古两个千人队拦住了,夫妻俩遥遥相望,却是
不能相聚。郭芙眼见丈夫身旁的士卒越来越少,一颗心不住
的下沉,深知战阵中千军万马相斗,若是落了单被围,武功
再高也必无幸。
杨过叫道:“郭大姑娘,你向我磕三个响头,我便去救你
丈夫出来。”依着郭芙平素骄纵的性儿,别说磕头,宁可死了,
也不肯在嘴上向杨过服输,但这时见丈夫命在须臾,更不迟
疑,纵马上了小丘,翻身下马,双膝跪倒,便磕下头去。
杨过吃了一惊,急忙扶起,深悔自己出言轻薄,忙道:
“是我的不是,我胡说八道,你别当真。耶律兄和我一见如故,
焉有不救之理?”飞身奔下小丘,在战场上将一匹匹健马牵过,
一共牵了八匹,前四匹,后四匹,排成两列,跟着跃上马背,
单手提着八根缰绳,大声呼喝,向敌军刀阵中冲了过去。
宋时战阵之中,原有连环甲马一法,当年双鞭呼延灼攻
打水泊梁山,即曾以连环马阵法取胜。杨过将这八匹马连成
二列,宛然是个小小的连环马之阵。只是八匹马杂凑而成,未
加训练,奔动之际或东或西,不成行列,全仗杨过神力提缰,
将八匹马制得服服贴贴,卅二只铁蹄翻飞,击土扬尘,疾驰
而前。杨过施展轻身功夫,在八匹马背上往复跳跃。蒙古军
哪里见过这等神奇的骑术?惊奇之间,八匹马已冲入阵中。杨
过衣袖一卷,抢过一面大旗,竖在马鞍之上。
蒙古兵将大声呼喝,上前阻挡,杨过挥旗横扫,将三名
将官打下马来,眼见距耶律齐已不过两丈,叫道:“耶律兄,
快向上跳!”跟着大旗挥动,耶律齐涌身跃起,杨过运臂一卷,
大旗正好将他身子卷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