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4588 字 6天前

孔师傅家中,除了孔氏子弟,能够被他收为弟子的,最小也是十岁之上了,那个时候,他们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什么,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选择,但对纪墨来说,他还这么小,他真的懂得自己选择铸剑会背负什么吗?

所有的人,都会因为他姓纪而高看他一眼,若是他不能做出与之匹配的名剑,这份压力……

孔师傅心中一直有着隐隐的担忧,当年他为了提升自己的铸剑术,求教旁的铸剑世家,纪氏是对他颇为友善的那个,对他做出了不少的指导,他能有今日之名声,不得不说也有纪家助力。

凭着这些旧时交情,他愿意用心来教导纪墨,但纪墨是否能够真的领会,真的在这条路上展现属于纪家血脉的那份天分,又是他所深深忧心的。

时人毁誉皆凭本心,盛名之下,最怕的就是难副其实,而对一个几岁的孩子,就算他现在努力,当他铸出第一把剑的时候,也未必能够力压当世诸多名剑,那个时候,人们不会看到他多小,看到他多努力,只会看到他姓纪,看到他并没有办法撑起纪家的门面。

到那时,多少谤言,又岂是一个孩子能够承受的?

柳家让这个孩子学铸剑,真心,歹意,他看不透。

他能够做的,就是从旁辅助,不让纪墨学铸剑这件事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最好是秘而不宣的状态之下,直到他真正做出一柄匹配外界印象的名剑来,再让他去外面大放光彩。

然而,这太难了。

自古忠臣留青史,若寻名剑看往昔。

当世之剑,留存之剑,总是不如那些盛名流传却又已经无处寻觅的名剑。

正如活人争不过死人,纪家之剑,因纪家消亡而更上一层楼,若要一剑定名,这个难度,太大了。

多少复杂心绪,都沉淀在眼中,表现在外的,就是孔师傅对纪墨的认真微微点头,继续讲解后面的步骤要点。

纪墨全没注意到这些,他的目光集中在剑范之内,等待它冷却的过程中,又听得孔师傅补充一些要点,一个说,一个记,各自认真。

一旁静候的白石微微低头,像是一个木头桩子戳在一旁,他的眼珠子悄悄盯在那剑体之上,却是把这些听到的都记在了心里,默默偷学。

他比纪墨更明白剑奴是什么,若要改变命运,就需要让自己更加有用才行,起码需要牺牲的时候,不会第一个选择他就足够了。

不需要比野兽跑得快,只需要跑过同伴就可以了。

凭着这样的精神,白石活到了现在,也会继续活下去。

今天的课程时间长了些,冷却之后有些刮削琢磨是要马上做的,不能等到完全冷却再做,纪墨第一次看到完整的铸剑过程,不愿意先走,让丫鬟回去跟纪姑姑说了一声之后,自己留在铸剑室,继续看着孔师傅用极为专注的态度仔细加工剑体。

剑体从泥范之中脱出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精美,同样那表面略显粗暗的色泽也让人无法想象这是怎样华丽的名剑,可以说卖相非常不好,然而经过了孔师傅慢慢修饰之后,属于剑体的锋锐渐渐展露出来,哪怕没有磨砺开刃,却也显出了一些坚毅来,看那宽大的剑身,这应该是一柄武剑,还是属于重剑类型的。

力可断锥,仅仅是剑身的重量,就足够在地上砸一个窟窿了。

纪墨还试着掂量了一下,似乎能够感觉到剑体之内那没有完全冷却的热度,从粗糙的剑茎之上传来,传到了心里,一同火热。

“好了,今天先到这里,其他的明天继续。”

时间已经不早了,若是孔师傅自己,还能再坚持一下,不过看了一眼跟台面同高的纪墨,孔师傅放下了粗加工之后的剑体,让白石收好,自己摆了摆手,让纪墨先回去吃饭休息。

“好。”

纪墨应下,看向外面,才发现天色已经昏暗,看了一眼身边儿的丫鬟,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回来的,静默无声,不知道姑姑说了什么没有。

这一段路距离不远,走回去之后,路边儿已经挂起了灯,纪墨头一次看到这个庄园之中的其他仆役,顿了一下看着那灯挑起,落在了杆子上,这才快步往前走。

佛堂之中的烛光微弱,纪姑姑不太喜欢过于明亮的烛火,微风拂过,愈发显得人影幢幢,纪姑姑坐在桌旁,见得他进来,才让另一个丫鬟从食盒之中把饭菜拿出来,三两下,就摆放了一桌子。

“姑姑竟还没吃?”

纪墨看到两个饭碗摆出,当下一惊,“怎好等我到这么晚?”

心中略有不安,纪姑姑的身体不是太好,看到她脸上那可怖的伤痕就知道她曾经受过多重的伤,这些伤留下的痕迹,不是时间能够轻易冲淡的。

“没什么,我一个人也没什么胃口。”纪姑姑淡淡说着,示意纪墨吃饭,纪墨忙闭了嘴,“食不言”起来。

这天实在是太晚了,纪墨吃完饭之后缩短了跟纪姑姑聊天的时间,按照往日的作息去睡觉了。

纪姑姑却没什么睡意,坐在佛堂之内,门窗敞开,任由晚来的凉风吹拂而过,室内的檀香散了又聚,聚了又散,聚散之间,似也如人生流转,多有苦涩无言之处。

踏着夜色而来的柳仲钧声音轻缓,说了纪墨近日的表现,也说了自己准备给纪墨的安排,当年纪家名下的那些产业,铜山矿产之类的,他这里还收纳了一些,以后尽可以给纪墨。

“你竟是不担心?”

纪姑姑似有讽意。

“我有什么可担心,纪家的风骨不就是忠君吗?只要柳家一天还在明堂之上,是君,纪家,就会是臣。”柳仲钧一语带过这个话题,又说孔师傅与他提议不要与外人说起纪家后人学铸剑的事情,“一片爱护之心,我岂能不知,但他又怎知,这件事,我是全听你的意思的。”

“等他铸出第一把剑来吧,若是不得其名,便让他自去……”未尽之语已经做出决断,纪姑姑的期待,是绝望之中的一丝光,无论是什么,若无利剑来劈开,总也不会再见天光。

第31章

纪墨完全不知道其他人都在想什么,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铸剑术,好好学,以后成为铸剑师,铸出一把名剑来通过考试,很是单纯。

这就好像他以前上学的时候,从来不会去考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学习那个,而是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课程安排什么就学什么,感兴趣的可能会自己私下里做一些扩展阅读之类的,更多的却不会去想了。

这种专注固然也有显得愚笨不灵活的地方,但他的确是凭借着这样的专注,一路以优异的成绩登上了高等学府的大门,这也算是成功了,既然成功,就没什么可更改的。

起码纪墨本人想不到任何需要更改的地方,于是他心无旁骛地继续投身学习之中,听完了孔师傅的修治课程,开始了下一个不在流程之上的细节 淬火和回火。

“剑身的打磨到这一步就算是完成了一个大概,接下来就是淬火,这个过程很重要,剑锋是否锋锐坚硬,就看淬火技术如何了。”

孔师傅说着把修治过的剑身投入炉火之中,这一次不是通过竖炉,而是普通的炉火,白石在一旁鼓风,他的黑皮肤在火焰的映衬下有着坚铁般的光泽,额上的汗珠顺着眉梢淌下,顾不得擦,眨眨眼,继续使力鼓风。

时不时还要调整一下力道,保持火的温度在一个区间之内恒定,这是十分依靠眼力和感觉的活儿,一般的人很难比较五百度的火温和六百度的火温有什么区别,又不能把手伸进去感受一下,完全是凭感觉凭经验,眼力可能也有点儿用。

孔师傅对这方面的事情讲的多了些,语重心长:“铸剑之时,你虽不用鼓风,却要判断这火候是否足够,于瞬息之间决断,若是拿捏不好分寸,很可能就会造成裂痕,前功尽弃……”

说这些话的时候,孔师傅还在拿着锤子捶打,叮叮当当的声音富有某种节奏感,伴在一旁的纪墨已经是汗流浃背,这样的天气本来就不凉快儿,铸剑室中又要保持足够的高温,有点儿不通风,炉子火温升高,站在一旁就已经是大汗淋淋了。

完全顾不得体面地用袖子擦汗,不知道什么时候沾染在袖子上的灰蹭在了脸上也无知无觉,纪墨专注地听着孔师傅说话,同时看着已经成型的剑身经历着反复的捶打逐渐变化,说来也是奇怪,最初看起来很是粗糙并不光亮的感觉随着一次次磨砺锻打,慢慢显出金属特有的明光来,似褪去了一层雾气,显露出真正的容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