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2)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4535 字 6天前

“你也说了,他年轻嘛!”

纪墨笑着说,他觉得自己真的拥有了老年人的幽默细胞,不然不会答得这么风趣可爱。

然而,纪明感受不到,回了他一个冷嗤,后面就不跟他个榆木脑袋说话了,这静默也不过片刻,又重新说起来,换了话题,说起纪家的种种,午夜梦回,家乡总还是家乡,亲人也总还是亲人。

“……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

邻国在闭关锁国,他们也在闭关锁国,短时间内,年老的君王不想再开辟新的战场,他的雄心壮志,都被吞下的这块儿肉给卡住了,没有消化完成之前,他恐怕再也不能做什么了。

何况,还有时间,时间也不允许他肆意妄为。

“一晃都这么多年了啊!”

纪墨偶尔也会这样想,然后看着那片似乎永远不曾变幻过的天空想,若是失败了会怎样呢?

心里的恐慌如频频来袭的病症,让人不得安生,他怕,很怕,真的怕。

怕客死异乡无归途,怕魂断不知前生路,纵是百年千年,万载悠悠,他于这世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他想过死后的事情,曝骨荒野,来年,那骨上也会生出青青细草,于缝隙之中扎根,于艰难之中求生,那时候,双目空洞的白骨,仰望天空的白骨,是否依旧在思考呢?

因思考,于骨上生草。

也许这满头的华发,便是那数不尽的思绪连绵而衰,终究找不到归路。

“我是一定要去的。”

决心一早就已经下了,千难万难,这都是最后的生路,最后的不至于让人绝望的路。

“你到底为什么这么执着?”纪明觉得费解,药植师的荣耀时代随着药王谷的衰亡而过去,说实话,就是在药王谷还在的时候,药植师也不是最受人尊敬的那一波人,因为基数太大了,过于庞大的数量让其更像是某种普及的仅次于粮食种植的知识,既相类又相似,若非还能供给制药,恐怕也难以分到多少荣耀。

但在那个时候,纪墨就已经坚定要做药植师了,小时候的志向长大了依旧不改,这般执着,难道就是为了一个“最厉害”?难道做其他的都不厉害吗?

系统的原因是不能说的,在纪墨而言,“为什么”这个问题很简单又很难,他笑了一下,双眸之中的笑意似还带着儿时少有的顽皮和狡黠:“你不觉得,一生只做一件事,很浪漫吗?”

纪明无语,没想到老了老了,弟弟倒是像个弟弟了。

纪墨缓缓收了笑容,目光悠远,似穿过那摇动的窗帘缝隙,看到了外面永恒不变的天空 只把这一生做序,换那一本千古流传。

第130章

纪奎改名王奎,成了太医令下属的药丞一名,不大不小的官,位置却很稳固,因进献药王谷药典有功,药丞地位不可动摇,虽然因为医药方面的知识还不够充足,不能成为太医令,但对纪奎那个天性有些懒散的人来说,这般已经是难得的辉煌成就了。

只能说,人都是会变的,谁能想到当年药田之中漫不经心的浇水人,如今也成了手握生杀大权的官员呢?

奉命进入京中的足有四百余人,集全国之力,方才有这些人数,也是真的萧条了。

这些人入了都城之后都归太医令管辖,作为总管医药事务的太医令自然不可能亲自出面,只在第一天露了个脸,之后就是各个药丞负责了,纪奎也是其中之一。

兄弟再见,刹那惊讶之后,便是长久的陌生。

纪奎没有单独跟纪墨说什么,两人保持的默契是如陌生人一般的相处,倒是纪明,跟对方打了招呼之后,笑着说了些什么,似乎有几分熟识的样子。

“竹黄寄变,衰极而生,取竹之精而成药,风湿痹痛,咳疾腹痛,皆可用之……春生春获,两月可得……可分株而起……喜湿润,多施肥……防积水而涝……”

“曲莲生水,可与莲花类同,一池之属……喜温喜水……可疗肿痛腹泻,又有毒伤清火之效……”

“茅梅,山坡林下,向阳山谷……喜阳喜光,汲肥而长……养肝护肾,又活血消肿,更有解毒之功,可配入药……”

“石楠叶,喜光耐荫,砂土为宜……扦插可活,春夏追肥……避寒避虫……可祛风寒,可补肾虚……”

药植师间的话题注定是离不开这些药草的,来自不同地方的药植师,加起来就是汇集了天下药草知识的大全,纪墨身在其中,如鱼得水,只言片语落入耳中,也能有所触动。

因天下一统的关系,文字可能还有不同,偏远地方没有来得及更改习惯,言语上,便是夹杂一些方言,也能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有一二语速过快的,就会看到身边儿人如听天书一般的迷茫神情,知其不解,也会渐渐放慢语速,尽量做出一些征询来。

他们随身带着的还有各色现成的简单炮制过的药草,又有若干药草种子,长生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研究出来的,少说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他们准备让这些药草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尝试着种植出来。

也许传说中的长生药,也需要一种特殊的种植方法,若是能够直接培育出来,岂不是更为荣耀?

长久以来,药植师的荣耀似乎都是因为制药师和药师而来,因为药植师能够提供充足的药草供其制配使用,这才分得了些许荣耀,区别于普通的农人,成为了医药事业大力发展的基石。

之前萧条的几年,如今似也有了回转的契机,不知道多少药植师都希望在都城一展身手,若是能够让君王侧目,也许,他们就有了重新崛起的可能。

天下田地,怎么能够都分与粮食了呢?

难道种植药草,就不需要更好的上田了吗?

怀抱着理想,遵从着命令,来到都城的药植师最开始的几天都无法冷静下来,跟周围人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在交流这次的盛事,他们不是看不到其下的危险,若是能够得了长生药当然好,若是不能得,又该怎样呢?

谁来承担君王的怒火,指望那些药师,还是制药师?

世间若无长生药,定是药师不心诚。

若是那时候有人把“药师”改做“药植师”,把药效不好的结果怨怪为药植师不能够保持药草的药效,又该怎么说呢?

不要以为看似一条阶梯上的就真的是一路人了,事到临头,生死之大,莫过于己。

“记得,莫要太出头。”

纪明转述的叮嘱,来自于纪奎。

纪墨微微摇头,这心思不错,但殃及池鱼的怒火又何尝会理会到底烧死了几条鱼呢?一池之水,谁也干不了了。

“我有《药植师》一书,欲求天下药草种植方法于一处,汇百家之精华于一本,请诸位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