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的那双鞋也是新的,似乎有几分大,套在脚上,黑得发亮,杜美脸上的表情凝固在一个笑容上,释然又或者放下?
到了这最后的一刻,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是否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他的家人,还有几个,如今又长成了几个?
是火葬。
火烧起来的时候浇了不少的酒水,里里外外都弥漫着一股酒香,随着火焰燃尽,杜昆领着剩下的师兄弟,包括三个有排行的小师弟,跟着一起用手捧起那些灰,一把一把地装入坛中,那是一个模样灰白的坛子,状似酒坛,把残余的骨殖连灰都装入之后,杜昆如封酒坛一样把坛子密封起来,又包上了一层层的黍穰,扎得严严实实的。
他的包袱早就准备妥当了,背上包袱,抱着坛子,就往山谷之外走,那是另一条出山谷的路,日常的酒坛运送大多都是走这条路,两侧有着深深的车辙印子,据说是直接通向堡坞的,然后再从那里跟队伍汇合,一同出发。
董超和纪墨,领着三个小师弟都去相送,杜昆让他们回去,还给纪墨说:“以后你多照应着点儿咱们院子,能回来,我肯定是要回来的。”
只是时间不知道多长。
这话他没说,纪墨却也感觉到了,杜昆也不年轻了,他未必还想回来,只不好对酒坊这般说,说不得回去之后就拖着,想来酒坊也不好强拉。
“师兄放心,我会好好教师弟的,我如今也算是出师了,能够自己酿酒了,过两年,我也会收徒的。”
没有什么公信机构来评定酿酒师这个职称是怎样的,想要成为酿酒师,就要看是否能够酿酒,能够酿造多少种酒,还要看是不是能够挑大梁,指导着别人酿酒。
杜昆早就够被人称呼一声酿酒师了,不过是杜美还在上面,卡着他,没有弟子跟师父一样为“师”的道理。
如今杜美去了,杜昆走了,能够酿造许多种酒,还能撑起院子,指派那么多人完成酒坊交代的酿酒任务的话,纪墨就是酿酒师了。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
也只有成为酿酒师,才是有资格收徒的。
纪墨这是暗示自己都明白了,杜昆点点头,说:“你,我是不担心的。”目光转向眸色阴沉的董超,想要说什么,张张嘴,看到对方避开了的眼神儿,就什么都说不下去了,作为来得早的师弟,杜昆这个负责任的大师兄,其实是跟董超说过很多的,也督促过对方上进,奈何,有些话他就是不听,时移世易,现在对方想要上进了,那些话不说也罢,只是……
杜昆再没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目送他走远,纪墨这边儿还没回转,董超已经早一步回去了,陪在纪墨身边儿的三个师弟很有眼色,他们来得晚,没几年师父就没了,如今最靠谱的大师兄又走了,剩下的,董超动辄斥骂,也只有纪墨还是个靠谱师兄的样子,可不就只能跟着纪墨了。
三人来的时候都还小,如今也不过十岁,酒坊的伙食不错,就算只管一顿饭,也让他们长高了不少,三个小的见他回头,忙叫了一声:“师兄。”垂着手,一副等候吩咐的样子,规规矩矩的。
“行了,咱们也回吧,今儿还要酿酒的。”
酒坊的人情可不能随便用,该做的事情总还是要做的。
好些事情之前已经交代过了,杜美那院子如今就给了纪墨用,纪墨让三个师弟也搬进来,方便传授知识的意思,以后他若是收了徒,也会让徒弟住在身边儿,他跟杜美的风格是完全不一样的,教授的时候也未必完全按照他那一套走,把知识教到位就好了。
等四人走回去,安顿好了一切,再扭头就不见董超人了,问起来才知道对方早就说好了,今儿送完这一程,以后就不在酒坊做事了。
“这是攀上高枝儿了,看不上咱们酒坊了。”
管事的说得阴阳怪气,显然跟董超说话有些不愉快了,这个管事就是当年那个被郭家走通关系的小管事,如今也晋升了,跟纪墨还有几分面上情,愿意跟他多说两句。
纪墨平时也没少孝敬,他又不准备成亲养孩子,自他能够酿酒后,酒坊就会给他发一份儿钱,这钱一部分给了父母,一部分用来自己花销,另外一部分就直接给了那管事。
几年的钱财买通,每一次量不大,胜在年年有月月有,平时纪墨又几乎无所求,可不就把这人情攒下来了。
打听到那董超当年能够入选果然是有些关系的,就像是家家户户孩子那么多,候选的时候怎么就只有那么几个呢?没点儿关系,还真的到不了酿酒师眼前。
董超家的关系不算硬,却有点儿门路,这里待着憋气了,跑了门路,如今要跟着堡坞某位主人家的亲戚远去他方了,若说是个高升,也能算是了,走远了,他说自己是酿酒师,也没人挑理非说他不是。
酿酒的好坏高低,酿酒师中自有一套评价标准,酒坊这里也相当于一个专业的评判机构了,合格不合格,好不好,交上去,全是酒坊说了算,发之天下皆准,然而对外人来说,酒味儿之中有点儿杂什么的,那都不是个事儿。
身份等级稍微差点儿,喝的酒差了都以为是佳酿琼浆,完全感觉不出来的。
这点滴涓细,浇灌的就是家族的底蕴。
堡坞这边儿以为正宗,酒坊之酒,三分天下,凡堡坞主人势力所在,都有酒坊在,源源不断提供的酒液倾销到多少富贵人家,有些酒,没点儿交情,都不会卖出去。
这种情况下,靠着酒坊背后的势力,安安稳稳地在这里提升自己的酿酒技术,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纪墨早就知道这是个最优选,安稳下来之后也不想其他,每日酿酒不辍,只偶尔夜深人静,听着虫鸣 ,看着那窗外的一方天空星辰遍布,也会想,若是能够真正看看这个世界就好了,那万千风景,是否又会似曾相识。
也许是倦怠了,也许是不甘了,脑中掠过的一帧帧画面,已经有很多不再是现代的风景,真的远了……
第153章
纪墨是在杜昆走后的第四年收徒的,那个时候他已经指导酿造过好几种酒,酒液的水准都不错,深得管事赞扬,其实纪墨觉得他赞扬自己的原因是那固有的师徒模式被纪墨打破了。
之前属于杜美的那些记名弟子,一直当做外围劳力使唤的记名弟子,在杜美去后,依旧听从他的吩咐,但这吩咐就有点儿名不正言不顺,都是院子里用惯了的人,对方也不想走,征询了他们的意见之后,纪墨代师授徒,直接把一些简单的酿酒知识教给了他们,不图他们以后怎样扬名,起码日常的指导工作会相对轻松一些,不用处处盯着。
这也无形中打破了某种以酿酒师为核心团体的师徒模式,对酒坊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想想当初那个小管事是怎样谄媚酿酒师的,就明白他们是最乐于看到酿酒师的高地位被打破的。
没有了知识垄断,再培养只忠心于酒坊的自己人就容易多了。
纪墨做的时候没想到这么多,做过了之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为何酒坊对自己的态度一下子大好,各种政策倾斜,各种扶持,还各种送资源,连上层人士写的那种酿酒抄本,都会送来给他看。
上层人士爱风雅,爱喝酒的那些人也会尝试自己酿酒,大略知道一个酿酒的概要,就指派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各种奇思妙想之下,除了冰酿这种目前已经算是常用酒的,也会凸显出一些起名特别好听的什么“三日醉”“千日醉”之类的,具体好不好,还真是仁者见仁,说不得就是为了名声直接吹起来的。
不说这其中有多少理论根据,但起码被他们记录下来,集结成册的,多少也是有几分可取之处,成功的样本冰酿就在前头,说不得后面还有各种各样的成功没有办法被提取出来呢?
也是收到这样的抄本之后,纪墨才发现酒坊是把他当自己人了。
当年,就有六个精挑细选的孩子被送到了纪墨面前,让他随意收徒的意思,酒坊都不计较原材料和人力物力的浪费了,纪墨当然也不会吝啬收徒这件小事,他本来也是要收徒的,干脆直接收下来了,提前说好,一年后若不能独立酿酒,就不能留下了。
这要求当时还让管事黑了脸,私下里还去提醒了纪墨,不能这样严苛。
“并不是严苛,只是我的教授方法跟师父又不相同,先从最简单的酿酒开始,让他们能够快速明白其中的流程,直接上手,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纪墨的解释很到位,并保证只要不是偷懒的弟子,一年之后都能独立酿造最简单的酒。
见他如此,那管事也没再说什么。
现代教育培养出来的效率感,某些时候固然有填鸭的嫌疑,却不得不承认,在这种实用技巧上,更为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