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1 / 2)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4638 字 6天前

纪墨本来没有想要接这样的活儿,不值得,且没必要,不过是听到老妇人的形容之后,为那“六指”心动了一下,六指啊!

这个看似跟他没什么关系的存在让他想起了一些事情,时间已经晃晃悠悠地过了三十多年,从小时候看到的六指妹妹到莫秉中搞出的六指佛像,都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这个显著到特别的特征,却很少在生活中出现。

有的时候,古代总会让人有这样的一种错觉,似乎他们之中都没有畸形一样,其实,不是没有,而是那些天生畸形的残疾人都挨不到长大,或者说都早早死去。

与那些明显到令人厌弃的畸形相比,六指就算是一种很轻微的了,几乎不影响生活,除了美观程度差一些,也许还有遗传?

“没什么,能够满足你的心愿就好。”

纪墨说得平常,生活中总有令人感动的小事,但那些感动也像是一时的冲动,并不长久,当这次的修复完成之后,感动留下的余韵也消耗殆尽,这时候说来,语气平常,少了些发自肺腑的真诚。

老妇人也许听出来了,也许没有,她盖上了木匣的盖子,把匣子用布包好,稳稳地安放在怀中,陈旧的偶人因为这样的珍视,似乎也有了别的价值。

看着老妇人远去的背影,纪墨有些怅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事情已经很难让他的情绪为之牵动了,偶尔看着这个世界的眼神,都好像是从天上俯视一般,带着疑惑和审视,这样的世界,是真是假,这样的世界,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生活的迷惘像是一张网,把他网在其中,找不到出路,每一个网眼之中的世界,就是全部,就是真实吗?

没有对这件事多做思考,纪墨回到了工作室中,他继承了莫秉中的所有,技艺,包括这座老房子,本来还应该继承一个姓氏,可莫秉中至死都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名字。

是那个名字,已经无需被提起了吗?

与旧的生活彻底割裂开,从一个名字开始?

还是这个世间已经不配有让他把名字篆刻其上的意义?

纪墨想了很多,对外,没有宣告自己姓莫,还被人称作“墨大师”,问起来,只说以前是当道士的,如此,似乎就能摒弃了俗家的名字。

工作室中还摆放着几样等待修复的物件,有一幅字画,正在阴干中,另有几样东西,玉质的印章一个,瓷盘一个,瓷碗一个,这两者应是一套,花纹相同,木质雕刻摆件一个,小屏风一个……将不大的房间摆放得满满登登,只留下一条来回的通道。

地面上,各种粉末掺和在防虫的药粉之中,每隔两天,纪墨都会在地上撒一层药粉,而每天,都会因为处理各种各样的物品而留下一些不好清理的粉末,洒在药粉之上,又因为走动带起的风而互相掺杂。

瓷粉灰白,木粉淡黄浅棕,药粉也不是纯然的白色,如此,地面上,不知不觉就多了这样的一张毯子,会因为潮湿而黏腻,又会因为新铺撒上的药粉而重新干燥,天长日久,这里的地面都变了颜色。

对此,纪墨很无所谓,他更喜欢现在的地面,起码虫蚁绝迹,心理上就让人感觉舒适多了。

每天,他都有大半的时间泡在这里面不出来,外头的事情就交给徒弟打理。

他收了两个徒弟,年龄相差不多,十来岁的孩子,却能够早早定下心来,在长桌前一坐半天都不嫌困倦的,对他教的东西,也能尽力去完成,看不出多好,却也不差了,等到同样的时间磨练,也许也能达到他的高度。

天分之外的磨练,看似不挑人,对谁都一样,可天分不同,到底还是有个高低上下的。

纪墨从不以自己为标准而断人,可若是以莫秉中为标准,未免太过为难弟子了。

所以每次的考核,都只看两人成绩对比,收两个徒弟的好处,大概就跟二胎的好处差不多,没事儿可以让他们两个做做伴儿,有事儿还能对比一个优劣出来,不至于失去了判断的依据。

差不多的年龄,几乎同时入门学的技艺,天然就存在着一种竞争,纪墨的考核大法不过是把这种竞争明朗化规范化了。

知道莫秉中和王魁那一段师兄弟的故事之后,纪墨可不想自己的门下也出现这样的徒弟,那可真是糟心了。

中午的时候,大徒弟过来叫吃饭,他比小徒弟年长两岁,看着就稳重很多的样子,自动担起了大师兄的责任,做什么都抢在前头,也还算照顾下头,所以纪墨就没理会他的揽权行为。

院子不大,做饭的却是专门的厨娘,有能力之后,纪墨就把家务琐事专门分派了出去,自己不去为之操心,也不让两个徒弟为此费心。

“柴米油盐不可或缺,然为此牵扯过多精力实为不智。”

包子能吃,馒头也能吃,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为了吃包子而浪费可以磨炼技艺的时间呢?

若是可以,恨不得把所有的生理所需都免了,把全部的时间用来磨炼技艺,在学艺的时候,纪墨以为自己可以当一个机器人,只专注一样,沉浸其中,自得其趣,旁的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找办法分担出这些必需的事由来,比如说请一个厨娘,或者直接叫外面饭馆送饭,早早把外卖的行业催生出来。

“我希望你们都能专心于此,不求闻达,也求温饱。”

纪墨所收的两个徒弟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子弟,富贵人家少有为“技”辛苦的,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就够了,旁的什么,“工”字级别的,有什么必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呢?除非是爱好,可这种爱好也不包括修复一些破烂东西。

所以,比起什么闻达于世,成为某个圈子里的大师,对他们而言,更实际的就是温饱。

踏实而朴素,就好像很多人攒了一辈子钱,也不过为买一套房子安居罢了。

至于温饱基础上的富足,就不用多说了,看看纪墨如今还能请得起厨娘,就足够让两个弟子安心学习了。

因纪墨的名气已经有了,不用在外面吆喝,便有主动求上门来的人,这些人,都是纪墨亲自接待的,东西能不能修,能修成什么样,是否还能使用,都是要提前说好的,碰到老妇人那种近乎卑微的客人倒也罢了,若是遇到强势的,修不好就要陪葬什么的,不至于真去死,打断手倒是有可能。

而这种大客,往往又不能推拒,这就是名声在外的坏处了。

第297章

这日,有人拿着一尊小玉佛来说要修复,玉质极好,飘白的翠玉被雕成了佛像,那白若袈裟若云雾,缠绕得恰到好处,从眉目到手势,无一不精,以雕刻匠的眼光来看,也没什么缺点了。

纪墨把玉佛小心拿在手中,仔细看了又看,奇道:“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这佛像哪里不妥当,需要修复了。”

气度不凡的青年坐在客位的椅子上,宛若坐在主位一样自在随意,他笑了一下,指着佛像的手说:“家母听说有六指佛像,便想要佛像六指,这里,却是少了一根手指。”

被这“六指佛像”所惊,纪墨手抖了一下,差点儿摔了玉佛,忙把佛像小心放在锦盒之中,反问道:“若如此,该在雕刻的时候多为一指,如今再修复,怕是多有不美。”

“墨大师有所不知,这玉佛自红胡而来,乃是域外珍品,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如今再要重做很是不易,便只有修复师方有办法变少为多……”

青年说着,还示意一旁下人递上来另外一个匣子,竟是一整面翠青飘白的玉璧,衬布之上,那玉璧若有流光,炫入人眼。

“这些材料是制作手指所需,还望大师不要推辞。”

这一整块儿玉璧,莫说要制作手指了,便是再雕刻上几个平面化的玉佛都不难,材料是绰绰有余,也就意味着价码的高昂,这一单生意……纪墨沉吟着,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生活不是游戏,面对的这些人也不是能够一笑而过的普通人,这里的法律保护的是有权有钱的人,而非普通老百姓,作为社会的底层,只是看青年的样子,纪墨就能感受到这份机遇背后的危机。

“这玉佛已经十分完整,并不需要 ”

“墨大师,我早听闻你的名声,这方圆百里,若是再有人可以修复这尊玉佛,便只有你了,若你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