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1 / 2)

技术型工种 莫向晚 4636 字 6天前

圈子周围是一圈儿香烛,还没点燃,但一根根白生生地立着,看起来就多了几分鬼气似的,杨家人有些畏惧,把男孩儿放在圈中,男孩儿自己立不住,人手还没撒开,他就倒在了地上。

杨家人怕他滚出了圈儿,还想要给他调整一下姿势。

“行了,都出去,赶紧的。”秦九阴不耐烦地挥挥手。

为了表示正式,她这会儿换了件衣裳,那衣裳上专门缝上去了不少羽毛,各色羽毛都有,活动起来的时候,那羽毛也随之飘飘,听上去好像有几分飘飘欲仙之感,其实因为羽毛都是暗色居多,什么褐色黑色暗红色,哪怕白天看起来也不好看,晚上看更是透着些森然古怪。

她一摆手间,似还有一股子腥风,杨家人忙匆匆避开,不敢多留。

纪墨和安静就去点香烛,他们每人手上都拎着一盏灯,那灯就是普通的灯笼,白纸灯笼,却是个侧开口的,里面的香烛也是白生生的,点火的时候要端着底座从开口处对接倾斜。

这样一下下地,像是在浇灌什么一样,一人半圈儿,转到外侧,就把两盏灯放在那里,间距跟其他的香烛一样,这就像是给圆圈儿开了个门似的。

杨家人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门道,不敢太过靠近,都退到了院子外,看着那开口好像是对着门的,便连忙避让开,不敢阻了通路的样子。

秦九阴开始绕着圈子念咒,她绕得很有分寸,来来回回,看似绕了全场,其实只有半圈儿,手上拿的法器只有一个名为招魂铃,其实就是摇铃的东西,叮叮叮,铃铃铃,大半夜的,声音也挺 人的。

心中没鬼的正常人听了都要起一身鸡皮疙瘩的那种。

纪墨发现,杨家有几个人明显退后了两步。

哦,忘了说了,这种做法的事儿,围观的人也是要看资格的,属鸡的不可以来,此外还有一些避讳,就是根据需要做法的人来定了,属相相克是很讲究的,更有性别上的歧视,男子可以来,但一定要远远站开,不许身上阳火扰了法事。

不过通常地,男子也不回来,哪个男子都怕阳气弱了,精气也弱,万一最后不行了,就为了看个热闹,值得吗?

所以这会儿围观的,竟是杨夫人几个。

没有孩子,孩子眼明心亮的,是不许看这些的,怕招了邪祟。

有一种说法是小孩子的灵魂和身体还不算合一,不够稳,万一在这种场合上出现,最后导致有小鬼儿夺了身体,那可真是自找的倒霉。

反倒是女子,在这种事儿上,看了就看了,增点儿阴气未尝不是好事儿。

这说法倒是古怪,纪墨第一次听的时候还想,都说女子胆小,古代的女子难道就胆大吗?

现在一看,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果然是很胆大的,倒是那些杨家的男人,退得远了些,看起来就有些胆小的样子。

一场做法耗费了大约一刻钟,时间不算长,秦九阴做完之后也没给准话,只说“阴煞厉害,自己已经尽力了”,又给了几张纸符,让回去烧了就水喝下,又给了喝符水的时辰,并保存纸符的方法,不许见日头什么的。

杨家夫人有心多问两句,见秦九阴不想说,看看那哭闹一场,到末了又睡着了的男孩儿,具体怎样,还要看以后了,也罢了。

第587章

以后显然是不会好的。

因为这件事算是纪墨参与的第一次形式比较隆重的做法,再加上前情都知道,纪墨难免就关注了一下,想要看个完整的结尾。

估摸着符水喝完的时间,纪墨有意打听了一下,结果杨家人也不知道结尾,中间的时候,匆匆给那男孩儿喝完最后一次符水,他们就找个理由把人送回去了。

半路上,因为某些如惊马这样的原因,那特意为了“显身份”而借来的马车倾倒了,里头的人,那男孩儿自然是撞到头了,乡下地方,医治不便,本来就是要送回去的,只能加紧送回去,方便他们赶紧找大夫,至于之后好不好的,显然也不能说是杨家的过错。

那头,男孩儿的母亲正忙着给孩子看病,没时间来娘家理论是是非非,再者这件事听上去,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是,乡下地方弄马车过于奢侈,但听到娘家人说是为了给自己长脸专门借来的云云,没想到出了意外,驾车技术不纯熟,或者马怕生人,总之,出了这种意外谁都不想的,那么,能怎么办呢?

好心办坏事的话,对那个好心人该怎样呢?

这个好心人又是娘家人,该怎样呢?

估计那妇人哪怕是看到儿子傻了,也只能叹一声自家怎么这么不走运,最多再骂两声娘家虚荣,也不能怎样了。

出嫁后彻底跟娘家闹翻的,那是现代才有的剧情,古代,怕是第一个要捶死那媳妇的就是夫家了。

生养她长大的娘家都能闹翻,还有什么不能闹的?难道她跟夫家有什么更深刻的血缘关系不成?

所以,这种事儿,只能是烂在肚里,不能追究了。

纪墨不是第一次在古代待了,能够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他以为那妇人多少也要到娘家哭两声,好歹获得点儿补偿同情之类的,哪里想到人家根本就没有来,这事儿就属于平平常常摔了个跤过去了,谁也不知道她儿子到底好了没好。

惦记着这事儿的纪墨抓耳挠腮的,恨不得直接去看看真实状况到底如何。

在秦九阴面前,他还维持着师兄的稳重,并不表现出来这些,香烛也做得似模似样,很不错了。

但在安静面前,他就少了些掩饰,安静一向不爱说话,动辄就能被当做背景板忽略过去,纪墨一次做着香烛,无意自语:“到底怎样了,那妇人也不说回娘家说一声?”

“家丑不可外扬。”

安静突然出声,把纪墨吓了一跳,回头看她,只才触到她那营养不良的头发就收回了视线,“你说什么?啊,这个啊,你怎么……”

纪墨有些纠结,安静突然跟他搭话真的是从未有过的,而且说得这么老成,谁教她的?

见他这样,安静以为他不信,又说:“她还等着她家孩子长大娶老婆呐,怎么会到处乱说自家孩子是个傻子,跟娘家也未必会说实话的,以为娘家不知道呐。”

“你怎么知道这些?”

纪墨意外,安静自来到秦九阴这里,基本上就是在他们两个的眼皮子底下,被送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说话都不利索,道理都不明白,还是秦九阴找了妇人教了教,起码让她知道自己换衣服,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工具吃饭,怎么现在……

倒不是看不得她好,就是这突然“开窍”,活像被穿越了一样,由不得纪墨不有点儿警觉。

安静瞥了他一眼,皱纹遍布的脸上没什么表情,她这样的脸,做什么表情都可能被人嘲讽,为免“丑人多作怪”,她一贯是没什么表情的。

“村子里就有这样的,我以前听说过。”

安静说话不利索不是完全不会说话,父母没死之前,她也不是真的没有过过一点儿好日子的,小时候听说过的东西,可能当时自己都不太在意,可触景生情,总是能够在应景的时候想起来一二,比如说杨家这种事儿。

村中这么些年,外嫁的女人多,外嫁的女人有的嫁得好的,也会提携自家人,这种提携算不得“扶弟魔”,是众人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一样,如果一个男人嫌弃妻子给娘家多了,肯定不是因为嫌弃给了,而是单纯就是嫌弃给多了。

这里头是量的问题,而不是给不给的行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