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 / 2)

穷途 扶子不好吃 3514 字 8天前

杨奕钦失笑。

是他们训练的学生啊。

封霖谢绝:“谢谢,不用了。”

送姜汤的人怕耽误他们正事,就没有再热情劝说。

众人得以离开小区。

等到他们一路抵达监狱,才发现了原来幸存者不止在小区里面送姜汤,“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基地。只见有几批幸存者正手提保温桶,拿着一大袋一次性纸杯,穿梭在基地的各个角落。

其中有样东西特别显眼 就是广播室门前的两辆很小的三轮车。

小三轮车能通过融雪后的通道,蹬三轮的是两个年愈五十的老大爷,三轮车的后方塞进去好几个不锈钢大桶。众人一眼就能认出,那种大保温桶是早餐店里常用的餐具,容量大、保温性能强。

或许是前段时间,外出基地的热潮推动,幸存者们将附近几个农村里所有能利用的东西都搬了回来。如果说之前农庄里只是没有食物和药物这些基本物资,现在什么摆件、家具、被褥、工具……甚至于装饰、电气零件之类的东西,都被搬了回来。

杨奕钦早就发现有不少人都拥有了自行车,天天骑行穿过东区的通道。

现在基地外的安全区范围,正在一步步向外扩张。他丝毫不怀疑,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有人在集会上卖小吃。

归功于这些“重器”的利用,从幸存者小区、守卫 望台、再一路抵达监狱,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幸存者在提桶送汤。

鹅毛大雪纷纷落下。

一片白茫茫的雪景中,忙碌的幸存者们不仅给基地里来往的军队送去了姜汤,还不忘食堂和守门的军人、临时医院的医护人员……如果不是基地不允许,他们甚至想翻过矮山,给山那头的科研人员也送一份尝尝。

好说歹说,基地终于同意帮他们把姜汤送过去。

监舍里住着的重要人物,他们自然也没有忘记。

看守人便上楼报告情况。

郑将军知道了这事,连忙放下了手头的公务,步伐匆匆跑下了楼。

因为这场大雪,郑将军又苍老了几分,满鬓霜白皱纹遍布。从昨日凌晨突遇降雪开始,他就一边忙着做基地内的决策,一边同联络员们一起,试图联系国内其他地方的安全区。

他双手颤抖着,接过了这一碗热腾腾的姜汤。

“你们……你们辛苦了。”

“不辛苦,我们就煮个汤而已!”

“这是我们的基地,我们也想出一份力。”

“对!这是我们的基地,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待在家里,等待咱们的军队在暴风雪中为我们舍生忘死!等咱们的医护人员和科学院为我们忙前忙后!”

“丧尸我看我们也能打!”

“哈哈,小心点,你是出了几天基地,飘了吧……我看腿脚不利索的人,还是能科学家研究出丧尸病毒血清之后,再谈打丧尸的事。”

“……”

众人七嘴八舌下,有人提醒说:“您快趁热喝。”

郑将军闻言,一口灌下了姜汤。

随后,他的视线扫过众人,缓慢又坚定地说:“一次暴风雪不会击垮我们。”

幸存者们高声附和:“对,一次暴雪不会击垮我们!”

李江热血沸腾,也跟着喊了起来。

其他人声声附和。

一时间,操场上满是群情激昂的口号声。

在呐喊声中,杨奕钦等人走到了广播室。

看到他们,老元眼角温热,含泪叹息说:“哎……我们不能把大家想得太脆弱,把大家当婴儿似的一日三餐地供。咱们基地的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丢弃骨子里那股百折不挠的气节和韧劲儿。”

说完,他转身进了广播室,打开了广播的喇叭。

【尊敬的幸存者们,暴风雪突如其来,打乱了基地的所有计划。只要大家忍过今年寒冬,明年我们将努力恢复基地附近的供电站,争取让大家都能用电照明,用火炉和电力轮流取暖。】

【虽然困难接踵而至,但我仍然相信在我们众志成城、一致努力下,基地不会损失任何一个人。】

下午时分,幸存者们也纷纷加入了安装的队伍 有人帮助军队打铁、制造火炉;有人跟随队伍一起,搬运煤块、安装导烟管;还有人在临时医院维持秩序。

包括军队宿舍在内,基地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将火炉和煤块覆盖到了每一户幸存者。

当晚,养殖场以养不起的名头宰了几只猪,将它们送上了每一个人的腹中。

吃完晚饭,杨奕钦和封霖回到家中。

经过火炉两天的不停燃烧,屋内的温度更高了一点。

花花和大黑一家子不在,应该是外出捕猎还没有回来。

暴雪之后,由于温度的降低和雪层的掩埋,外面很难找到其他生物。但越是恶劣的环境,花花就越要催促小猫们外出,增强它们的适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封霖走到火炉旁,熟练地换下燃尽的蜂窝煤。

换好之后,他熟练地将火炉边上烤的一个红薯掰开,将其中的一半递给杨奕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