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零下的温度太磨人了,而且材料也不好弄……再等等吧,壕沟和障碍物暂时够用。”杨父摇了摇头,说,“我和村长现在更关心的是邻村的情况,大雪封路之后,汽车经常陷入水泥路的雪层里,我们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去看前后村的村民了。”
听到这里,杨奕钦和封霖对视一眼。
封霖说:“我们去看看。”
杨父想到什么,问:“直升机?”
封霖点头。
杨父看向了村长。
村长想了想,说:“这样也行,不过你们靠近的时候小心一点,先给下面的人说明来意,别被村里的人当敌人给打了,他们有人会射箭和投掷尖棍,准头很好。”
要是弄坏直升机……那可就不好办了。
方圆百里都不一定找到会修的人,到时只能自己摸索。
杨奕钦开口:“别担心,我跟封霖一起去,邻村的幸存者里面有我认识的人吗?”
儿时,他经常在三个村子间来回跑,应该有一些长辈还记得他。
“当然有。”杨父说,“记得经常找你外公看病的张伯吗?”
杨奕钦笑说:“当然记得,张伯住在前村村西边,他现在身体怎么样?”
那位张伯是退役的消防兵,为人正派豪爽不拘小节,参与过许多支援救灾行动。他退役后,就在村里的小学当体育老师,经常找杨奕钦的外公看自己身上落下的老毛病。
后来村子的小学拆了,小孩子都送去了县小学,没想到他还在村子里。村长说的那个会弓箭的人,想必就是张大伯了。
杨奕钦自小就十分佩服对方,两人关系不错。
“你张伯的身体越来越硬朗了,比起末世前竟然还好了些,挖壕沟、垒水泥袋的方法还是他教会我们的,他们村子现在同样有坚固的堡垒。”杨父语气遗憾,“然而你张爷爷张奶奶都是第一批发生变异的人,你张伯的儿女也在外地联系不上。幸好你张伯的妻子没事,可他们村……”
村长接着杨父的话,继续往下说:“我们过去提醒邻村人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村民之所以咬人,只是因为得了狂犬病,带他们去看医生就行。制服‘病人’时有许多人被咬伤,他们也没有及时将被咬的人隔离,导致了第二波丧尸化。”
“你张伯很难过,甚至有点自责。”杨父十分理解对方的心情,“他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乡里乡亲。”
村长虽然也心有戚戚然,却很快回归了现实,严肃道:“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事,你不记得了吗?你当初第一次射击丧尸的脑袋时,差点被丧尸的亲人戳碎了脊梁骨,那家人怼到你和铃兰的家门口哭闹叫骂了好几天,要你们赔钱要你们偿命……直到他们被丧尸包围又被你救了一次之后,嘴里还是骂骂咧咧,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也就是如今事态严峻,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越发艰难,那一家人才偃旗息鼓,接受了末世到来的现实。
可这不代表他们放过了杨父。
直到现在,他们还是觉得杨父“杀”了他们的亲人 尽管当时杨父只是为了救他们。
杨父的语气十分无奈:“没办法,毕竟让大家接受丧尸这种事的存在,还是有点太难了。”
封霖双眸渐冷:“他们只会无理取闹。”
杨奕钦也深觉叹惋:“爸,您和张伯都已经尽力了。”
乡下这些老龄化严重的地方,忽然遭遇丧尸的侵袭,后果可想而知。然而就算有些村民们无法理解现状,思维僵化胡乱指责,杨父和张伯这样的人也做不到见死不救。
好人总在苛责自己。
可笑的是,旁观者也总在苛责好人。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6章 刘稳
几人回了家, 爬上了停放直升机的屋顶。
封霖主动说:“今天还是我来驾驶直升机,钦钦向那位张伯传递消息,避免发生冲突。”
杨奕钦已经学会自动忽视封霖叫自己的小名了。
听惯了就不会起鸡皮疙瘩。
“还是?”杨父抓住了重点, “钦钦也会开直升机?”
杨奕钦点头:“当然,我和封霖一起学的。”
杨父狐疑:“学了多久?”
杨奕钦想了想, 说:“一个多小时?”
杨父:“……”
封霖笃定:“是一个多小时。”
村长听了他们的对话,不禁摇头:“你们两个年轻人啊,还真是艺高人胆大。”
“特殊时期, 特殊对待。”杨奕钦笑说, “村子里的叔伯学习射箭, 应该也没多久就上‘战场’了吧?”
村子里的许多人都背了两把武器。
一把是自家用的锄头、铲子或镰刀,一把就是刀剑或者弓箭。其中, 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无需近战的缘故,众人手持弓箭的比例很高。
村子摸了一把胡茬:“反正都是自己做箭矢, 既然有现成的靶子可用,当然是能把箭搭上弓就可以直接上场了。”
“对了,爸。”杨奕钦将自己的弓拿下来递给了杨父, “我的弓用了大半年, 您看看需不需要替换或者修补?”
杨父讲弓接了过来, 反复查看了一番,最后沉声说:“你们先去前村, 弓箭我帮你好好修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