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1 / 2)

他神色很专注,眸中尽是温和的暖色,不知想到什么,唇角微微勾起。

待刻完木牌之后,他小心的抚了抚木牌,随即露出一个浅浅的笑容。

这笑如山巅上的遗世的雪莲骤然盛开,积雪化成的溪水流过,便叫它沾染了人间万千烟火的暖意。

那郎君的笑意转瞬即逝,随即握紧了手中的木牌,一个飞身跃到了树的高处,再下来时,木牌已经挂在了高高的树枝上。

他稳稳地落在地上,不顾身边人惊异的眼光,朝小沙弥点了点头。

“多谢。”

小沙弥:....

这位郎君,您难道是怕墨水总有消失的那一天,所以才用刀刻字?又怕人窥见自己的心事,这才特意将牌子挂得那么高么?

小沙弥挠挠头,不敢问啊不敢问,少年心事真是难懂。

河水波粼粼,晃荡着数不清的河灯。

姜妙从旁经过,看见几个孩童在河边放着孔明灯,她来了兴趣,正要走过去细看,一个小女孩却突然脚下一滑,跌进了河中。

“哇!”

小孩子们顿时乱做一团,有些已经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姜妙一惊,匆匆跑上前去,好在河水不深,她站在岸边,一手便将她提了起来。

小姑娘衣裳湿了一半,好在没伤到哪里,只是太过惊吓,一直哭个不停。

“哎哟!缓缓,你怎么了?”

一个老婆婆急匆匆地跑过来,赶忙将她拥入怀中,待止住了小姑娘的哭声,便转过头向姜妙道谢。

“姑娘真是好心!老婆子今日承姑娘大恩!”

姜妙摆摆手,“无事。”

这河水不深,小姑娘也只不过一时被吓住没爬起来而已,况且她只是顺手将她捞上来,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恩。

那老妇人听了却更是感激,忙叫身后的小孙子端了果子特产上来报答她,姜妙连忙婉拒,老妇人见状却急道:

“姑娘不要老婆子的东西,莫非是看不上这点心意?”

这话说的有些严重,饶是姜妙也有些接不住,她看了她一眼,也只好指着孩子们手中的孔明灯道:

“婆婆,您就送我一个灯吧?”

老妇人哪儿有不同意的道理,连忙从自家店里拿出好几个孔明灯。

姜妙想了想,提起笔开始在灯上写字。

方才落河的小姑娘抽噎着,被老婆婆要求着过来道谢,一来,见到姜妙写在灯上的字,不禁忘了哭泣,好奇问道:

“姐姐,子服是谁呀?”

姜妙有些惊讶“你识字?”

“当然啦。”

姜妙笑了笑,回头认真的看了看灯上的名字,想了想,又添了几笔。

小姑娘依在她身边,看着她写了一个个孔明灯,随即这位姐姐起身,抬手将它们一个一个放飞。

孔明灯飞向无边的夜幕,犹如一颗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

姜妙看了许久,随即满足的笑了。

临走时,老妇人又再三请她带上一点自家的特产,姜妙再次拒绝,最后盛情难却下,只得收下了几个红彤彤的果子。

这果子生得圆润,一个只婴孩拳头大小,姜妙边走边吃了一个,只觉得口中生甜,味道出其的好。

她没忍住,将五个果子都吃了。

河边小店内,老婆婆一拍脑袋。

“哎哟,老糊涂了,忘了提醒恩人那果子一日只能吃一个了!”

她追出去,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哪儿又有姜妙的身影。

沈之言随着人群上了鹊桥,满目的男男女女中,不乏有许多戴着黄猫面具的人,他敛下眸中思绪,心中自嘲一笑。

什么传说,不过是些无稽之谈。

而他竟生出了些不该有的期待。

他收起思绪,将要走下鹊桥时,一抬眼,却见桥下一个黄猫面具的少女左顾右盼着,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随即她一抬头,便撞进了他深色的眸子中,她瞳孔中绽放出满天的星宿,刹那间她提着裙摆,逆着人群向他奔来。

沈之言瞳孔一缩。

“嘭!”

是府衙那边的烟花飞上了夜幕中,一朵朵七彩的花火划过天边,如一颗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不知装点了谁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