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玄上前给夫子行礼,赵寄也依样画葫芦地行礼,夫子回礼。
见礼之后,夫子开始讲课。
今天讲的是《中庸》,夫子要将就刘玄的进度,便顾不上赵寄听不听得懂。
而且他讲得十分枯燥无趣,以至于赵寄不多时便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夫子干咳了两声赵寄也没有醒过来,刘玄看了赵寄一眼,并未呵斥,只道:“夫子继续吧。”
赵寄睡了一上午,课讲完了才幽幽醒转。
夫子看他时的朽木不可雕的眼神赵寄并没有放在心上,来上学又不是他的本意,他都来了还要他怎么样?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课堂上教的,韩昭都会考查。
韩昭知道赵寄今天学的《中庸》,看到这小子抓耳挠腮却一句话都背不出来的样子如何还不知道他根本没认真上课。
他不想动不动教训赵寄,孩子大了都是要脸的,而看赵寄慌张的神情也应该知道错了。
于是他没有说赵寄什么,只是把手上的《中庸》一阖,起身走到书架面前,从一堆纸里里抽出递给赵寄:
“明天晚上之前做完交给我,不懂的自己想办法,不要问我。”
韩昭不是不能给赵寄解惑,但是他的目的是让赵寄懂得向别人学习、请教,而不是做一个只有他镇得住的刺头,什么都要他去指点。
就算是他也有不擅长的方面,如果赵寄只跟着他学,学到天也只是一个用兵如神而已。
赵寄闷闷地应了一声,伸出双手接过韩昭手里的纸。
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大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国学版·中庸篇)。
作者有话要说: 第八章 那个奖励包里的教材出场了!
五三是个好东西,明帝也必须有!!!(嘿嘿)
……小剧场……
韩昭:跟着我学到天也只是一个“用兵如神”而已。
出场以及未出场的武将们:用兵如神而已?而已?是主角又是军神就能这么嚣张吗?(黑人问号脸)
………………
求收藏评论,打滚~
第32章 破冰
赵寄不会做。
抓了一晚上脑袋。
头都要秃了。
第二天到少主府进学时他依旧在与韩昭留给他的作业战斗。
问:“尧舜禅让”、“舜执两用中”、“文王衍易”、“武王伐纣”,何者体现中庸之德?
不知道啊!
题好难,他也好难。
就在赵寄恨不能以头抢地的时候,站在他身后看了好一会儿的刘玄出声了:“你这文章有点意思。”
赵寄一惊,回头盯着刘玄。
刘玄自动忽略赵寄眼中的排斥,缓道:“答案应该是:舜执两用中。”
赵寄知道刘玄的学识比自己广博,但下意识就不肯听他的,反口质问道:“你凭什么这么说?”
刘玄挑眉,信口道:“因为它最长,有五个字。”
这个玩笑换来了赵寄的一记白眼。
刘玄干咳一声,收敛姿态,正经道:
“‘执两用中’源自:‘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句话出自《中庸》。形容的正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中庸之道。”
刘玄这样一说赵寄也记起《中庸》里的确有这么一句。
他虽然将全文死记硬背下来,却不会理解和运用。
被刘玄指点了赵寄面子上颇为挂不住,嘟哝道:“什么中庸之道,‘怂包之道’还差不多。”
性情偏激的赵寄不认同中庸之道,便在心里将其贬斥得一无是处,刘玄很不认同他的说法:
“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者,阴与阳。阴阳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之道上融天地,下纳民生,其主旨非畏强退避,而是抑强扶弱,维持稳定。”
“你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你连半分也没有读懂。”
赵寄本就为自己不及刘玄气恼,听到他教训自己的话更来气了,反口回道:“读没读懂关你什么事?”
刘玄悠然道:“的确不关孤的事,但是某人如果完不成这套考题要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