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在凉州遇到徐仲严的时候宋琮只以为对方是普通的商人,没想到他居然是丞相严焕的左膀右臂。
方才老七的突然出现虽然吓到了宋琮,但更多的是给了他惊喜,如果那个徐先生手下有这样的身手,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老七弯起嘴角笑了:“当然。无论身份怎么变,承诺是不变的。”
见老七答应得这么爽快,宋琮却犹豫了:“你们真的不要襄阳?”
“不要。”
“目标只是赵寄?”
“只是赵寄。”
宋琮大喜,道:“好!那就多谢徐先生了。”
……
南阳城,战火连天,窦骁已经发起第三次攻城冲锋了。
赵寄迎风而立,估量着己方与敌方的消耗。他与窦骁都知道,南阳不是他们的主要战场,所以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很克制。
赵寄只留了一万人跟着他守城,其余的都放在襄阳与上庸两地。
他已经带着这一万人在此坚持小半月了,粮草兵马快要告竭,不过襄阳到上庸的防线也差不多该完成,也是时候放弃南阳了。
一偏将拾阶而上,来到赵寄身后:“将军,你交代属下办的事已经办妥了。”
赵寄长舒了一口气,下令:“撤兵。”
十月十三,赵寄放弃南阳,撤兵襄阳,窦骁乘胜追击,歼敌一千。
此战的胜负窦骁并未放在心上,夺回南阳后才是他和赵寄真正较量的开始。
作者有话要说: 师父不在的第三章 。赵寄忙着打仗没空,就由作者我来帮忙想他吧。
赵寄:你试试。
第57章 阴谋
是夜,云黑风高,无星,远处的林地寂寂,树木的黑影在夜色中一溜排开,若列阵的士兵。
襄阳城头上,巡逻的士兵走过,甲胄有节奏地碰撞在一起,发出冷肃的声响,木材在炭盆里燃烧,不时传来一声“哔啵”。
哒哒的马蹄声踩碎了夜的寂静,一队人马从东南而来,约有两三千人,在城前停步,正是从南阳撤回襄阳的赵寄残部。
赵寄的亲卫驭马上前冲城楼上高喊:“赵将军回城!快开门!”
城楼上骚动了一阵,然后一个将领探出头来:“是谁?”
赵寄耐着性子开口:“赵寄!认出了来了吗?”
不料那人却冲赵寄的人马高喊:“胡说!赵将军两个时辰前就回来了,正在帐中休息。你等定是想冒充赵将军哄骗我等开城的贼人,放箭!”
话音一落,箭矢如雨朝赵寄的人马射来,前排的士兵纷纷倒地,剩余的也连忙后撤。
变数突起的瞬间,赵寄同时脑中闪过许多念头。
他明明在城外,守卫为什么说他已经回襄阳?还有,守城的不是他眼熟的士兵!
他第一反应是襄阳已经沦陷了,随即否认了这个想法,若襄阳沦陷伪朝军队该设陷阱伏击他才是,而不是把他拦在城外;赵寄第二反应便是有人冒充他。
但除非把人脸剥下来制模,否则任何易容术都无法分毫无差地复刻一个人的相貌。
有人假冒他留守襄阳的亲信怎么可能认不出?除非,他亲信被害了。
赵寄又怒又急,一把抓住飞到自己面前的箭矢扔到一边,冲城楼上大吼:“住手!睁大你的狗眼仔细看看!敢对你的主帅放箭不想活了吗?”
将领也并非完全没有见过赵寄,几番谈论下来他也发觉城下之人的确太像他们的将军了,便起了疑虑。
城内和城外的到底哪个是真的赵寄?
惊疑不定之下,将领暂停了箭矢,命人:“快去叫魏副将军!”
他口中的魏副将军全名魏远,是赵寄分派留守襄阳的亲信之一。
听到魏远还活着?赵寄心里的惊疑稍定,开始猜测这可能是一场误会。
等待的时间漫长又寂静,马匹不安地踏动蹄子。
赵寄内心的不安在沉寂的夜色中越发浓烈,他高声问守城将领:“贺军师呢?”
守城将领也老实,一五一十地回了:“军师通敌,已经被魏副将处决!尸体正挂在那里呢。”
赵寄心下一惊,循着将领指的方向看去,那里,一道褐衣身影吊在旗杆上,在寒凉的夜风里轻晃。
赵寄夺过亲兵的弓,弯弓搭箭,一箭射断了吊尸体的绳子。
赵寄身边的亲兵冒险靠近城门,确认身份。
亲兵回来了,脸色难看,他回话的语气慌乱:“回将军,是贺军师,属下在他的身上找到了这个。”
赵寄一把抓过亲兵手上的布帛展开,借着身后下属打起的火把光芒,赵寄认出了白帛上的血字:“宋琮通敌,魏远被害,不可回、襄阳”。
赵寄脸色大变,正要下令撤退,城楼那头“魏副将”也到了。
走上城头的是熟悉的身影,隔得太远,赵寄无法确认相貌。但魏远平时便帮赵寄管着下级将领,如果样貌不对,他们应该认得出来才是。
“魏副将”与守城的将领交流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