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这些话他不能对周婉说,不能对其它臣子说,对宇文循说也是不妥当的,但他撑不住了。

刘玄自嘲地苦笑:“韩先生与景先生说的都是对的,孤这样的人,走不到最后。”

慈不掌兵,义不经商,仁不当政……没有一颗铁石心肠,居然也敢来争天下!真是活该。

刘玄心绪波动,终于控制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宇文循急忙上前扶住他,替他顺气。

宇文循失望吗?

并不。

或者说,刘玄在景修死后展现出来的魄力已经远远超乎宇文循的预料。

过去很多事都是景修站在台前去办,刘玄做和事老,调和矛盾,因此刘玄在大部分橙子心目中留下的印象都是仁善而寡断的。

但这段时间刘玄完全证明了自己的个人能力,宇文循也相信他能够在没有景修的情况下支撑起凉州。

他只希望刘玄能撑下去,如果刘玄倒了,凉州的天也就塌了。

咳了好一会儿,刘玄才缓过来,他握住宇文循的手:“孤好些了。宇文将军这些天也辛苦了,今晚回去陪陪夫人吧,不必守着孤了。”

宇文循不放心刘玄,然而刘玄坚持让他回去,他只得告退。

离开的时候,侍从送来了汤药,宇文循走到院子里时回头望了一眼,窗户还开着,刘玄坐在窗前喝药,青年单薄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分外萧凉。

……

荆州韩昭在三天后才将答复给公良尹,这两天他试图联络刘赐,然而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再次在花园中相见时,公良尹依旧是那副从容不迫、成竹在胸的样子,让韩昭一见便心生厌烦。

公良尹:“如何?阁下想好了吗?”

已经做了决定,韩昭回答得干脆果决:“我答应你。不但答应你,还会帮你们在半个月内取下昌南城。但我也有一个要求……”

“哦?”公良尹好奇挑眉,“请说。”

韩昭:“我要你们将这份功劳算在赵寄身上。”

他不能让赵寄以俘虏之身回刘赐身边,如果赵寄有攻下昌南的功劳,刘赐至少也会在自己的势力集团里给他一席之地,这样赵寄便有最初的立身之资。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韩昭不能陪在赵寄身边,这是他目前为数不多能为赵寄做的了。

和景修对刘玄相比,他着实算不上个好师父。

孤高、冷傲、□□,如今又擅自把赵寄“送”给别人,说不定下次相见的时候那小子已经不愿意再认他做师父了。

不愿认也罢,把该给他的结清就行。

韩昭内心苦涩,兀自想着赌气的话,然而脸上的表情却平静得像是被冰封。

赵寄有功对公良尹有利无弊,他勾起嘴角,爽快地答应了韩昭的要求:“如果阁下能做到,尹乐意之至。”

作者有话要说:  堂哥画重点了。

第62章 奇袭

半个月内夺取一座防御工事完备的城池以常规方法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不常规的方法有毁城、策反、奇袭等……

毁城比如水淹、瘟疫……有违人道,轻易不会被采用。

策反需要人和,昌南城并不满足条件。

韩昭在细细研究昌南城池结构后提出的方法便是奇袭。

他将带领一支训练过的队伍从水道潜入昌南城,在寅时打开城门,让潜伏在外的荆州军队攻入。

这办法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颇为困难。

潜伏入城,不但对突袭队的成员身手要求极高,且入城后四面受敌,没有应援,领队需要在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捏准时机做出精准判断,躲过耳目,完成突袭。

这属于特战操作,很多将领不懂,有的就算听说过、知道原理,也无法独立完成一套作战计划。

就比如此次主攻的荆州主帅廖恒,他听到韩昭的作战计划后第一反应便是此法不可行。

他承认韩昭的计策从理论上能够说通,但这个计划太精细,越精细的作战计划便越容易失败。而这个办法成功的可能性不到一成,因为他们的士兵根本没有这么高的执行力。

最后是公良尹提议让韩昭一试,没想到廖恒掉头对韩昭说:“别听他的,他在让你去死。”

韩昭听了神情颇为微妙:看来公良尹在武将间的人缘也不怎么样。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韩昭与公良尹都选择采用此法,廖恒也不得不从。

韩昭需要的是精锐中的精锐,挑遍全军也不过凑了二十三人。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勉强达到标准。

晚上出发的时候,公良尹斟酒给韩昭践行。韩昭没有去接:“免了,你我之间怕很难有什么好意。”

眼前是抢他弟子的人,韩昭对他全无好感不说,还觉得公良尹对他心怀恶意,因为他对公良尹也是这样。

公良尹收回酒杯,无奈叹气:“尹先前的作为都是尽谋士之责,得罪阁下实属无奈。但尹对阁下绝无恶意,阁下的误会让尹很伤心,毕竟,尹其实很喜欢阁下。”

喜欢?喜欢什么?喜欢韩昭教的弟子出色又能干,让他白捡了?

对于这种话,韩昭一律做耳边风处理。他将头转向前方,收紧缰绳,喊了一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