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利诱
李瑜等人接过水,跟老妇人约定好三天后过来收山货,之后就告辞了。
回到镇上租的小院里,林奕等人商量起要怎么让周父周母还有其他村民心甘情愿的送自己的孩子去读书。
“学堂虽然学费全免,还免费提供一部分笔墨纸砚,但是提供的这些笔墨纸砚远远不够,学生还是要自己花钱购买,对不少村民们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冬琴率先开口说道。
“对,现在七、八岁的孩子都能帮大人干点活了,十来岁的孩子更是成了家里的小半个劳动力,那些村民认为自己的孩子考不考的上秀才还不一定呢,与其花这笔钱去赌一个未知的结果,还不如让孩子多帮衬帮衬家里。”邴翌附和道。
李瑜听完二人的意见,也有些赞同,“除了学堂里的夫子之外,这个小镇上一共就两个童生,年纪还都挺大了,眼看考秀才无望。家里虽说不是穷困潦倒,但也没能像众人期望的那样,读书就能过上好日子。而且这个小镇因为位置偏僻,很少有外地人过来,附近的几个小山村更是十分排外。眼见为实,村民们没有看到明确的好处,自然把读书看的可有可无。”
“瑜儿说的有理,不论是周父周母还是其他村民,只要让他们看到读书的好处,他们自然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学堂。不管周父周母不让周语继续读书是出于什么心理,但是只要利益足够,就不怕他们不动心。”林奕直接提出对那些村民“诱之以利”。
“好,那咱们怎么做?”
“咱们可以……”
三天后,林奕、李瑜四人和学堂刘夫子,一起去了里山村。
见林奕等人没骗他们,确实来收山货了,之前没露面的里山村村长终于出来了,态度很是热情。林奕四人跟村长谈妥价格,收完山货后,请了村里的几个村民帮忙送到镇上去。
另一边,刘夫子被周父拦在了门外,任凭刘夫子如何苦口婆心也不为所动。
“……周语的成绩非常好,连续几次测试都考了第一,比第二名高出好多。若是继续读下去,至少也能考上个秀才。”
“夫子请回吧,大丫不会再回学堂了。”
“唉~”,刘夫子叹了口气,无奈的走了,周父回身关上门,对一旁的周母说道:“他们之后应该不会再来了,你去劝劝大丫,就说在学堂认识几个字就可以了,什么以后会考上秀才,都是假的。”
“行,我再去劝劝那丫头。这才去了几天学堂,都不听我们的话了,可不能让她再这样下去。”周母应道。
……
几天后,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小镇和附近的几个山村,外山村朱二家的小儿子铁柱,因为考试考了第一名,得了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可是村里村民们的两年收入。
里山村,周母从地里往家走的时候,被几个妇人叫住了。
“大丫娘,忙完了啊?”
“忙完了,这不正回家吗,你们这是在聊什么呢?”周母笑笑回答。
“大丫娘,你知道外山村的铁柱吧?”其中一个妇人试探问道。
“知道。”周母脸上的笑容僵了僵。
“我们这不寻思着,要是你家大丫继续读下去,这十两银子不就可能是大丫的了吗?”
“是啊,之前大丫考试不都是第一名嘛,学堂的夫子还两次来你们家,希望大丫继续读下去,可见大丫读书确实好啊。”
“这也说不准,听说铁柱那孩子读书也非常好……,我还得回家做饭,就先不聊了啊。”周母勉强笑了笑,快步向家走去。
周母走后,剩下的几个妇人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问道:“你们说,大丫娘会不会再把大丫送回去呀?”
“她送不送我不知道,反正我是要把我家小子送过去的,省的他天天在家给我捣蛋。”
“得了吧你,都是为了那十两银子,有什么不好说的?我也打算把我家哥儿给送过去呢。”
“是啊,我之前见过那个外山村的铁柱,挺文静的一个小孩,看着没我家姑娘机灵,说不定我家姑娘去了学堂后能把他比下去,也拿个第一名呢!”
“哈哈……,这可说不准,到时候咱们就看看谁家的孩子能拿第一吧!”
……
晚上,周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末了还是把熟睡的周父给推醒了。
“他爹,你说咱们要不还是把大丫送回学堂吧?”
“……嗯?你大半夜的不睡觉就是想这事呢?咱们之前不是都说好了吗?不让大丫继续读下去了。”
“不让她读不是恐怕她不听话吗?我想了想,咱们大丫从小就乖,你看就算是现在,大丫虽然想去学堂,但是我们不同意,她也没有偷偷去啊。”
“你是不是看中了那十两银子?”
“什么叫我看中,要不是咱们家大丫没继续读,那什么铁柱能考第一吗?夫子之前不是说大丫的成绩比第二名高出许多吗?都怪你,非得让大丫现在不读,不然那十两银子不就是我们的了吗?”
“你…,当初你不也同意了吗,现在到怪起我来了……要不,我们再等几天看看?说不准学堂只给这一回奖励呢。”
“还等什么!人家学堂那儿放出消息来了,说是以后每年年末的测试,第一名奖励五两银子,第二名奖励三两银子,第三名奖励二两银子!”
“怎么不是十两了?”
“这谁知道,不过再等下去,说不定五两都没了!咱们还是尽快把大丫送回去吧,这段时间没去学堂,再耽搁下去万一大丫跟不上怎么办?”
“这……,好,我明天就把她送去。”
第二天一早,周父带着周语去镇上学堂的时候,被学堂门前堵着的人群吓了一跳。原来不论是镇上还是周围的几个村子,听到消息的百姓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了。周父打眼一看,发现他们里山村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来了,有几个甚至把家里的孩子全都送了过来。
当初建学堂的时候,就是根据镇上还有周围几个村子五年后可能有的孩子数量来的,所以今天百姓们送来的孩子学堂都能装的下。因为人数比较多,学堂要求大家排队登记。周父之前明确的说过周语不会再去学堂,现在只能陪着周语跟那些新生一样,重新登记入学。
“瑜儿,这所学堂是一年前建成的是吗?”林奕看着学堂前排起的长队,问道。
“对,阿奕,你这个办法真不错,待会儿我让冬琴传信,其他的学堂也可以按照这个来。”学堂终于不是他们来的时候只有那三十来个学生了,李瑜的心情很好。
“瑜儿,我们走过的这五所学堂,时间最长的已经建成五年了。虽然都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但是没一个学生考中/功名,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林奕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