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可说不准,到时候咱们就看看谁家的孩子能拿第一吧!”
……
晚上,周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末了还是把熟睡的周父给推醒了。
“他爹,你说咱们要不还是把大丫送回学堂吧?”
“……嗯?你大半夜的不睡觉就是想这事呢?咱们之前不是都说好了吗?不让大丫继续读下去了。”
“不让她读不是恐怕她不听话吗?我想了想,咱们大丫从小就乖,你看就算是现在,大丫虽然想去学堂,但是我们不同意,她也没有偷偷去啊。”
“你是不是看中了那十两银子?”
“什么叫我看中,要不是咱们家大丫没继续读,那什么铁柱能考第一吗?夫子之前不是说大丫的成绩比第二名高出许多吗?都怪你,非得让大丫现在不读,不然那十两银子不就是我们的了吗?”
“你…,当初你不也同意了吗,现在到怪起我来了……要不,我们再等几天看看?说不准学堂只给这一回奖励呢。”
“还等什么!人家学堂那儿放出消息来了,说是以后每年年末的测试,第一名奖励五两银子,第二名奖励三两银子,第三名奖励二两银子!”
“怎么不是十两了?”
“这谁知道,不过再等下去,说不定五两都没了!咱们还是尽快把大丫送回去吧,这段时间没去学堂,再耽搁下去万一大丫跟不上怎么办?”
“这……,好,我明天就把她送去。”
第二天一早,周父带着周语去镇上学堂的时候,被学堂门前堵着的人群吓了一跳。原来不论是镇上还是周围的几个村子,听到消息的百姓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了。周父打眼一看,发现他们里山村的村民几乎家家都来了,有几个甚至把家里的孩子全都送了过来。
当初建学堂的时候,就是根据镇上还有周围几个村子五年后可能有的孩子数量来的,所以今天百姓们送来的孩子学堂都能装的下。因为人数比较多,学堂要求大家排队登记。周父之前明确的说过周语不会再去学堂,现在只能陪着周语跟那些新生一样,重新登记入学。
“瑜儿,这所学堂是一年前建成的是吗?”林奕看着学堂前排起的长队,问道。
“对,阿奕,你这个办法真不错,待会儿我让冬琴传信,其他的学堂也可以按照这个来。”学堂终于不是他们来的时候只有那三十来个学生了,李瑜的心情很好。
“瑜儿,我们走过的这五所学堂,时间最长的已经建成五年了。虽然都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但是没一个学生考中/功名,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林奕忍不住问道。
“扑哧——,阿奕,我问你,你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几岁考上童生啊?”李瑜忍不住笑了。
“十五吧?我记得苏州学院里的同窗好像都是十五左右入学的。”林奕回想了一会儿,有些不确定的答道,他之前根本没关注过这一方面。
“十八,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十八岁左右才考中童生。一般人家的孩子都是八岁入学,十年寒窗,十八岁考中童生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而苏州学院是苏州最好的学院,里面的学生是整个苏州最优秀的,考中童生的平均年龄自然就小了点。”李瑜回道。
“十年?”林奕有些惊讶,“十年才考上童生吗?”若不是林家之前需要低调,林奕跟林煜大概会跟临宁一样,十二三岁就能考上童生。
“很正常啊,单是认字,至少要五年才能认完大部分常用的字,然后还要粗通儒家、法家、墨家等的经典,十年的时间并不算多。”李瑜解释道。
“五年?”林奕六岁习字,三、四个月就把所有字认完了,拜师时直接跳过了这一阶段。后来去的苏州学院最低标准是招收童生,所以不知道大部分孩子都要有至少五年的认字时间。当时临泽对他的认字速度很惊讶,天天夸他是个天才,林奕还以为是哄小孩的呢。
“那瑜儿你认字花了多长时间?”林奕好奇道。
“我,大概半年左右吧。像那些有条件提前学习的孩子,其实三年左右就能把字认完。当初小宁认字的时候,你没注意到吗?”李瑜疑惑。
“咳,当初小宁整天调皮捣蛋的,花了两年时间才把字认完,我以为是他不认真学习的原因。”现在看来,很可能是冤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