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林奕没有办法,就算他有办法,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在民间的威望不得立马超过皇上?提这个问题,谢子行心思也太毒了。
“我确实有办法。”林奕的话像惊雷一样炸响在众人耳边,连本来等着林奕承认自己没办法,自己再怎么讽刺他的话都想好的谢子行,都愣住了,胜券在握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勉强问道,
“林状元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不过我首先要纠正一下这位谢…谢进士一个错误。”林奕有些严肃的说道。
自己在这儿挑衅了半天,人家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记住的谢子行:“……”,
围观群众:“……”,‘谢进士’,学到了学到了。
“是何错误?”
“‘仓廪实而知礼节’,你不赞同管相的这句话,我还是很赞同的,所以,谢进士,麻烦你看我的策论时请看完全篇,不要断章取义。”
林奕确实有篇策论由“如何让人人都知礼节”这个话题引申到“如何让人人都吃饱饭”,根本没提到“如何让人人都识字”一事。
“林状元可不要乱说!我什么时候反对管相的‘仓廪实而知礼节’了?”谢子行见在场的一些法家人看自己的眼神都不对了,急忙否认。
“没有吗?我还以为你是不赞同我策论中的观点,所以才另外提了一个‘解决措施’呢。”林奕带着些许疑问。
“当然没有…,林状元刚才不是说有办法让大燕人人都识字吗?可能细说一下是何办法?”谢子行连忙转移话题。
众人的注意力又被吸引了过来,对啊,究竟有什么办法既能让大燕人人都识字,又不会威望太高惹皇上忌惮,他们也很好奇啊。
没错,众人已经默认了,林奕既然敢当场说有办法,那绝对不会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的,毕竟,林家的下任继承人,他们或多或少的交过手,一点都不好对付。也只有看不清形式的蠢货,例如谢子行,会以为林奕是‘死鸭子嘴硬’,或者等着看林奕如何进退两难。
建元帝也很好奇,不再作壁上观,问道:“林爱卿有何良策,若真能解决这一问题,朕势必会为你记一大功。”
林奕起身向建元帝行了一礼,回道:“皇上,臣认为大燕百姓认字不多,主要还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认字的束脩高,他们没有那么多银子去学堂读书。”
“二是因为认字花费的时间长,平时只在学堂读书的学子,都至少要花费三年的时间,才能把常用的字习完。普通百姓还要劳作,那他们若想识字的话,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字习完?”
其他人不由点点头,确实,没有一定财力的百姓,读书实在是太难了。
林奕继续说道:“前些年,臣机缘巧合下从西域商人那买了一本书,从中得到了些启发,找到了一种办法,可以让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自己识字,不必让夫子一遍一遍的教。”
“是什么办法?”建元帝追问,其他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林奕身上。
林奕却是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看向李瑜。在其他人再次催问前,李瑜开口说道:“这个办法就是每人只需学会四十七个字母,便可自行识字。只这么说众位可能不太清楚,我这儿有几本书,皇兄和众位可以看看,是否会让‘识字’一事变得容易。”
夏书领命下去搬林奕和李瑜合作写好的书去了,其他人也纷纷议论起来,
“只需学四十七个字...字母?之后识字就不需要夫子了?”
“若是真的,那确实可能有一天我们大燕人人都识字啊。”
“对,不过,这‘字母’又是什么?”
“不知道啊,之前从未听说过。”
有官员忍不住询问:“郡王殿下,这‘字母’是何意?”
“杨大人稍安勿躁,书里都有解释……来了,皇兄,给,夏书,把书分给各位,对了,别忘了单独留一本给谢进士。”李瑜先拿了一本递给建元帝,又特意点名了自建元帝开口后就老实下来的谢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