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1 / 2)

“嗨,这不是还有下人呢吗,再说了,大人,你不知道,我儿子可乖了,”师连熙不在意的摆摆手,顺便又炫耀了下儿子,还揶揄林奕道:“我是做不到像林大人了,听说林大人在郡王殿下怀孕期间可是练就了一身好手艺。”

对他这样连厨房的门朝哪边开都不知道的人来说,听到林奕为了让自己的夫郎多用些饭就亲身上阵钻研厨艺,简直有些理解不能。

算了,随他去吧,反正自己都提醒过了,作为他的上官,也算‘仁至义尽’了,林奕心想。举杯跟师连熙碰了一下,林奕道:“师大人若是想学,我可以把家厨借你几日。”

“不用不用,这个我可做不来,”师连熙连忙拒绝,然后换了个话题,“大人,我这边水军训练的差不多了,您什么时候过去看看?”

“后日吧,师大人,若是没达到我的要求……”林奕转了转手中的酒杯,不言而喻。

“大人,您放心吧,我完全是按照您的吩咐来的,绝对达到了您的要求。”师连熙就差拍着胸脯保证了。

“好,那我就后日过去看看师大人你的训练成果。”

“是,大人您放心,不会让您失望的。”

第85章

时光若白驹过隙,不经意间,五年已过。

五年的时间,乐安郡发生的变化足以让人惊叹,昔日茅草堆砌黄泥做墙的破败土房,如今已变成了一座座排列整齐、红墙黑瓦的砖房,远远看去,十分气派。

码头,海面上停靠的船只一眼望不到头,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成了乐安郡最热闹的地方。

“老吴,这次出海带回了什么好东西?”一个打着赤膊的壮汉接过船上递下的麻袋,向站在船头一脸精明的男子问道。

“这次带回来的东西,保准让你大开眼界,老魏,要不要兄弟我给你留些?”精明男子笑呵呵道。

“行,要是不贵的话,你就给我留些,让我看看你又找到了什么新鲜东西。”壮汉一边把麻袋递给后面的人,一边道。

“好嘞,你放心,价格不贵,绝对给你留着。”精明男子高声应道。

这样的对话经常发生在码头上。自从三年前官府领头出海的船回航,带回了海外许多奇珍异宝,狠狠赚了一笔后,乐安郡就兴起了一阵“出海热”。只要把出海所得的十分之一上交官府,就可以跟着官府的船队出海,得到军队的保护。

乐安郡内的官员、富商尝过出海的利润后,更是一个比一个积极,面对给他们做工的百姓也大方了些,不再想尽办法的克扣工钱,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人帮他们做事。

外地的一些商人也纷纷被吸引过来,促进了乐安郡的经济流动,为乐安郡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唉,等等,说的就是你们,站住。”一个手拿纸笔的文书叫住几个身穿灰衣,跟其他百姓穿着打扮一样的人。

“官爷,什么事?”几个人转过身来,其中的一个灰衣百姓陪着笑脸问道。

“我可不是什么官爷,”文书摇了摇手,继续说道:“你们要上船,得先在我这儿登记。说吧,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家中都有谁?这次上船是去做生意还是做工?还有,把户籍拿出来我看看。”

“大人,怎么这上船还要户籍啊?小人们这是第一次出海,也不知道有这事,都没拿户籍,大人能不能通融通融?”刚才说话的灰衣百姓有些为难的说道。

“这登记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要是是去做工的,万一出了什么事,你们的家人还有‘抚恤金’可拿呢。既然你们没拿户籍,那就等下次再跟着去吧。”文书向他们来时的方向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先回去。

“这…大人,我们几个是想出海做点生意,错过了这次机会,下次官府的船不知什么时候才出海,大人,您通融一下吧。”灰衣百姓脸上都是恳求,向前走两步靠近文书,偷偷往他手里塞了块儿银锭子。

文书连忙把手中的银子推了回去,“可别,登记这事儿可是郡守大人亲自吩咐的,我可没办法帮你们通融,你们啊,还是等下次吧。官府的船还有两艘没出去,依我看,用不了几天,这机会就来了,你们还是快回去拿户籍吧。对了,你们是乐安郡哪个县的?”

“大人,我们是外地的,这不是听说海上赚钱的机会多,所以想着来碰碰运气么?”灰衣百姓答道。

“外地的啊…外地?来人,把这几个人抓起来!”文书听到灰衣百姓说他们是外地的人,连忙叫人。

十几个壮汉一拥而上,很快把这几个灰衣百姓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