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心情有些复杂,文里多多少少带了些自己的感□□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家人偏心的事,作者家中长辈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偏心确是偏到天边去了,儿子不争气别人重话也是不敢说一句,女儿可以将心给伤透,这些年来其实很想问一句,女儿真的就比不上儿子吗?叹息
满屏荒唐言,希望不会影响到大家看文,心情丧一丧,一会儿便恢复,没脸没皮打滚卖萌求收藏订阅评论……
第63章
李喻拉着李娥离开的,一路上李娥都默默流泪,她是被伤透心了。她一直知道家里人偏心,可没想到人心会偏成这样。李兴彦就真有这么好?值得一家人为他付出这许多?连亲生女儿都能出卖?
回到家中,李喻将李家发生的事情跟文瑾白说了一遍,闷声说道:“才踢了这混蛋一脚,真是太便宜他了。”
看着气闷不已的李喻,文瑾白好声好气的劝慰了一番,总算让他气消了一些。
文瑾白将李娥安顿下来,知道小妹此时心中难受,只能等她发泄出来之后,自己再慢慢劝慰了。
次日,李喻一早就找徐盛预支了分成的银两,这才去了李家,将剩下的银钱给了李文才,又在村长李文田的见证下,写下了李娥的断亲文书,各自持了一份,上县衙之中归了档案,从此之后李娥便由不得李家来指手画脚了,至于李家剩下的事情他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离开李家之时,李喻看见缩在墙角往里看的李兴彦,冷笑一声,走了过去,李兴彦心下讪讪,不敢面对这个三叔,却也不好立马就离开,他腰上被李喻狠狠踹的那一脚还隐隐作痛,他知道这个三叔除非不发火,真要发起狠来,只怕没人能够拦得住他,这让他更不敢轻举妄动,只颤颤巍巍的站在原地。
“像你这种人就是渣子,是让人最看不起的存在,将来日子还长着呢,走着瞧,我倒要看你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希望你将来不会后悔,好自为之。”李喻说完,轻蔑的看了他一眼,径直离开了。
李兴彦身子颤抖,低下了头不敢再看李喻一眼,从此以后,真的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吧。
李家好歹算是度过了这次危机,李文才将李兴彦拘在家中好好读书,也许下一次科考,李兴彦就能考中了,他一把老骨头了,还能指望什么,不管他将来能否出息,只希望李兴彦能走正道罢了,俗话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李文田找李文才谈了半晌,最后还是叹息着摇摇头离开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身处其中,又如何能够明白?
李家又开始分家了,听说是二房提出来的,二房的意思是,这李兴彦为了自己连小姑都能出卖,将人往火坑里推,将来还不知道会卖谁,他们二房的女儿可不能让李兴彦就这么给卖了。这话刺痛人心,李文才也没有反对,将家中田产,房子,以及家财分了下去。从此以后,一样姓李却是两家人了。只是这样一来,李家单单只是大房,想要供养李兴彦读书可就有些难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总会将心上的伤口愈合。
李娥已经十五到了及笄之年,算是个大姑娘了,现在的女儿家在这个时候早就应该出嫁,李娥这个时候谈婚论嫁也该是时候了,文瑾白是明白这一点的,李娥从李家出来,他们就要对李娥负责,关于李娥的婚事,就应该提上日程了,可李喻心里,这不就还是个初中生嘛,实在有些太早了点。
文瑾白有些无奈,也不知道李喻哪里来的这种观点,想到当初李喻死活要等他到十八岁才算是成年的事儿就不禁好笑,女孩儿家家的哪里能等得这么久?真要等到十八岁那就是没人要的老姑娘了。
文瑾白劝说良久,李喻总也过不去那道坎,好在李娥与张小顺感情也好,张小顺家中并不复杂,只有一个老母,也不是个难以相处的人,最后大家商量好了就让两人先将亲事定下来,等过上一两年再迎娶过门,这样折中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既然都同意了这个方案,李喻也只能同意。
李喻在八月还要院试考秀才,那就在这之前将定亲的席面办了,等明年李喻会试过后再选个黄道吉日成亲,也就没有人会说三道四了。
李喻开始着手院试,周提学的字帖得照着练,八股,策论文章得写,好像当年高考备战的架势,每日里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实在枯燥无味得紧,好在有文瑾白陪在身边,到也不觉得难熬。
李娥的定亲宴全村的人都来了,然而,李文才他们终究是没有来,也不知道是因为愧对李娥,还是别的什么,反而分家出去的二房来了,有意无意的宽慰了李娥几句,倒让李娥又哭了一场,好歹被人给劝住了,张小顺紧紧握住她的手无言安慰,李娥经历这些,他也心疼,心中已经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护住她,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次年春暖花开时节,清河镇与双河村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清河镇陈家准王妃出嫁,一个哥儿,嫁给了西南封地的肃王,成为了肃王正妃。
清河镇这片小小的地儿,人们见过最高地位的就是县尊大人了,现在,竟然出了王妃,离他们那么近,怎不让人惊叹?
当时全镇的人都去看了,浩浩荡荡的车马护卫迎亲队伍,从镇头排到了镇尾,十里红妆豪华精致,就连道旁的屋檐,树上都挂满了红色绸带,让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边远小镇上的人们叹为观止。
这场迎亲在清河镇的人们的见证下,津津乐道,辈辈代代口耳相传下去。
更有《史记.成祖本纪》记载,甲辰年己卯月,齐成祖迎濯于封地,为正妃,性淑德贤能,后帝封予昭德皇后,恩爱有加,帝一生未纳宫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