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1 / 2)

就这样她整个白天揉了10几盆的面,揉完又用精神力剁肉馅,摘豆角,现在的季节豆角和青菜多,她准备做纯肉包,豆角肉包、菜肉包,还有甜豆沙包。

她做的甜豆沙不是熬的稀稀的那种,而是加糖煮熟后颗粒状的红豆捏成一团后包里包子里,这样口感会很扎实,一口下去甜甜的面面的更符合现在人的口感。

神识绣花都可以,包子小意思了,她人在外面干活,神识也在空间里干活,简直跟分身术一样。

其实生活很多时候都是一成不变的,偶尔改变一下算是小乐趣了,好像生活也没那么单调了。

夏天时候天亮得早,她凌晨4点起来后把大米稀饭煮在锅上,外面摆了一盆揉好的面和两盆馅。这些是准备在外面包包子,做做样子的。

屋外棚子和屋内各放了3张桌子,愿意在外面吃的就在外面,不愿意就在屋里。

待6点多的时候,她已经手工包了好多,放在了5层的蒸笼里开始蒸。

屋内还有10几个大蒸笼,不过里面是空的,如果买的人多来不及包,她就随时在里面放上空间里生的包子或者熟的包子,别人也不知道她事先包了多少。

就这样慢慢包着包子,等第一个客人上门。

张工是不远处发电厂的工程师,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下乡知青,77年考上大学,前2年调到这儿参与发电厂的修建,老婆前几年生病去世了,他工作忙,一个人边工作边拉扯了儿子生活。

骑个自行车带着他13岁的儿子路过这,本来要去街上吃面条,眼尖的张亮看到路边新开的早餐店,门口堆得高高的蒸笼还在冒着热气:“爸,你看新开的店!我不想吃面条了,去吃包子吧。”天天来来回回就那几家早餐,他都吃腻了。

张亮无所谓,吃什么都行,他是山城人,反正这边的菜都不符合他的口味。

“行啊。”

一直骑到店门口,张亮还没等车子停稳就跳了下来。

张工停好车子,看到草棚下的一个大炉子上面放了5层蒸笼,炉子旁有2张长桌子,一个30左右的女人站在桌子后面包包子,这么热的天在炉子旁边不热吗?他看着都觉得要中暑了,上前问道:“同志,有哪种包子?”

落英点点身后墙上的小黑板:“今天供应的都在这了,有全肉的5毛,菜肉的4毛,豆角肉的4毛,韭菜鸡蛋的3毛,豆沙的3毛,稀饭5分随便喝,咸菜不收钱。”

“来三个全肉、三个菜肉再来2碗稀饭。”张工是高级工程师,工资很高,家里就他们2个人,根本用不完,花钱也大方。

她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把东西都摆在了面前,桌上除了一摞干净的碟子、2桶咸菜,还有个带锁的木头钱箱。

她麻利地拿了2个碟子,一个碟子上放了三个大包子,递给他们道,“要吃什么咸菜自己拿,”

“稀饭在屋里,自己装。”

张工倒没觉得服务不好,反而经过那个年代售货员的摧残后,对这样的先收费后吃饭习以为常了,甚至觉得这样很方便。

张工嫌屋里热,2碟包子先放在了外面桌子上,自己去屋里装了2碗稀饭。

用回过头去落英那装了2小碟子的咸菜。

菜市场有一家专门卖咸菜的,其中一种灰黑色名字叫大头菜的咸菜,还有一种甜甜带点微辣的长条的腌萝卜,都挺好吃,她就不费功夫自己腌了。

大头咸菜光有咸味,她用水泡了泡,加油加辣一顿炒,又好吃又下饭。

“唔,爸,好吃,肉包子太香了。”张亮记事起自己的妈妈就老是生病,后来去世后,和张工两人吃食堂或者他爸随便煮点什么,比如水煮白菜加豆腐之类,偶尔去饭店吃一顿。

现在开店的比以前多了,两人的日子稍微好过了点。

“是不错,”稀饭也不烫,稀溜溜地喝了正舒服,辣咸菜也好吃,又鲜又辣滋味足足。

落英听到他俩的对话,抿嘴一笑,貌似这是她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做生意,感受挺不一样的。

她不太想找人帮忙,准备了足够的盘子和碗筷。

等他们吃过,把碗筷就收到一个大盆里,准备等早市过去后统一自己洗。省得手上又是水又是油,还要拿包子找钱,看起来太邋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