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买了剑谱,心想自己大约还是有那么一点儿少年热血的。

那之后他从皇宫的武器库中随手找了把剑,开始习剑。购买剑谱花了他如今全部的声望值,但总体来说并不亏,因为有配套赠送的练武间,只要是在睡梦中便可以意识形态进入其中,时间流速与外界相比是五比一。

他在练武间练五个时辰,外界则只过去了一个时辰。

既有剑谱,也有旁人不可能有的时间,他若是毫无长进的话未免太过废材。

所以方应看察觉到了赵桓的剑术短短一月间已然突飞猛进,全然不像初学者。

来历不明的剑谱与心法,突飞猛进的剑术,太子殿下总是会引人好奇。

方应看使血河剑,偶尔会带剑入宫与赵桓对练,他剑法高超,面对太子时自然有所收敛,可正因如此,才能看出太子的剑术有所进步。

“殿下想必是习剑的天才。”

两人对练完毕,赵桓手拿汗巾擦汗,咕咚咕咚灌着水解渴,听见方应看的赞叹。

他放下水壶,抬眼去看方小侯爷,年轻人面带笑容,毫不掩饰对他的尊敬与夸赞之意。

赵桓微微垂眼,道:“我不是天才。”

“殿下十二岁才握剑,此前更是连剑也未曾碰过。”方应看道,“能有如此进步,是江湖上的那些剑客谁也比不上的,我也比不上您。”

“当真?”

赵桓似乎有些意动。

方应看笑容天真道:“当真。”

“可我不当真。”

赵桓对他摇了摇头。

方应看的笑脸微不可查的一僵,他问道:“殿下不信我么?”

赵桓不置可否,不答他这问题,而是道:“人各有所长,没有什么比不比得上,况且我只是在习剑,而非悟剑。”

方应看微感讶异,笑道:“殿下所言甚是,是我愚钝了。”

日子仍在继续,赵桓习剑理政,一丝不苟勤勤恳恳,蔡京一党接触过他,赵桓不理,庞籍一党也接触过他,赵桓还不理,这两派隔三差五你来我往地斗一场。庞吉受官家青睐,势头隐隐压过蔡京,而诸葛神侯则默不作声地为官家分忧。

政和三年二月,凤阳府定远县知县包拯因判决冤案,剿灭山匪,立大功,其人面黑如炭,额间却有一弯新月,当地百姓称其为包青天,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