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官家未告知他李姑娘会由赵决明护送,他大约是不会知道赵决明是今日离京。
赵佶告诉方应看时只说会有赵决明一人,冷血与其同行一事决定的十分匆忙。方应看直到亲眼所见,才知晓赵决明有人相伴。
年轻的神通侯神色莫测,半垂着眼,饮了口酒。
他向来以亲和著称,但在太子殿下的朋友、那位决明少侠眼中显然并非如此。
第89章 天赐良机(一)
两匹矫健的马儿并驾齐驱,烟尘滚滚,马车将汴京城抛在身后。
冷血在出城门时便接过缰绳,脊背挺直,眼一眨不眨地盯着前方,赵决明盘腿撑膝,也向前方望去。
冷血在看路,赵决明在看天。
天边流云成堆,碧空如洗,遥不可及。
赵决明看了一会儿,瞥了眼身侧的冷血,举目回望。
城门已化作小点,高山巍峨连绵,随着马车的行进化为朦胧的灰色阴影,如墨色晕染在天际。
深秋的风冰冷而压抑,天边流云掠过,赤日隐去身形,天地微暗。
那段遥远而漫长的梦中的似乎也有这般情形。
——远去的城门、逼仄的天空,自幼生长的城池中烟雾腾天,凄风卷来痛苦的哀泣,高山静立,以千百年不变的沉默相送。
“他”哀戚回首,于寒风中垂泪遥望,印在眼中的是一座奄奄一息的城池。
……
赵决明闭上眼,再睁眼。
此时云过天明,秋阳明朗,枝叶簌簌作响,凉风拂面而去,远处的汴梁城依旧生机勃勃,完好无缺。
他收回视线,向马车前方看去。
冷血答应诸葛太傅的提议,主动与赵决明同行的原因不仅仅是因“公事在身”、“恰好顺路”、“彼此间有个照应”,还因为赵决明的身份实在是存疑。
他并不想怀疑朋友,可作为六扇门的捕快,冷血已经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怀疑过许多人。
与赵决明离京同行的第一日,夜宿郊外,他与赵决明轮流守夜,李姑娘在马车中歇息,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