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又一次出门,茶楼之上。

陶琼琇看着街上摇着折扇,三五成群高谈论阔招摇而去的一群书生,恍然道,“又是三年了?”

京城不缺书生才子,可今年似乎格外的多。这样的情况只有一种,那就是今年又是三年一次的春闱。

“正是,皇兄还准备这次由我和尹学士主持春闱,被我拒绝了。”陈嘉赐在一旁说。

“怎么想起来让你去?”陶琼琇有些不解。

春闱这种事,一般都是交给文臣。须知主持春闱之人,一般会被学子视为坐师。可自家阿赐,却是没必要,也没想着去收学生的。

“皇兄……”陈嘉赐有些无奈,接着说,“总觉得我当年读了那么多书,结果最后掌了兵权太过可惜。”

听他说完,陶琼琇立即恍然大悟。不由笑了,说,“是极是极,阿赐你胸有丘壑,熟读经典,是连太傅都赞叹过的,合该让天下学子知道。”她说着话一合掌,看向陈嘉赐又说,“你应该接受的,怎么拒绝了。”

说着话,她满脸的可惜。

她家阿赐这么好,合该让天下人都知道夸赞的。

陈嘉赐眼中染上笑意,阿莹夸他,让他心暖。

他握着陶琼琇的手,说,“有那个时间,我还不如多陪陪你。实在没有必要。”

经过半年左右的磨合,他已经熟悉了五大营的大致事物运转,最近闲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自然,陪着陶琼琇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这般情况下,茂和帝又给他指派事物,他自然不愿。

便如他所说,他收下那些学子有什么用,还不如陪陪有孕的妻子呢。

他不愿意,陶琼琇却是愿意的。

接下来一道儿都在缠磨着陈嘉赐,让他应下。

她可没有那种怕自家夫君太过优秀结果被人抢走的担忧,陈嘉赐之好,她更想让天下人都知道。

别以为她不知道,到现在,还有人拿着陈嘉赐一身煞气,鬼神难近的事说呢。

越是这样,她越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家阿赐有多么优秀。

“真想我去?”被缠的心软无奈,陈嘉赐问道。

陶琼琇眼睛亮晶晶,连连点头,说,“想,”

“那好吧,我去找皇兄说说。”陈嘉赐到底是妥协了。

陶琼琇顿时笑开,说,“太好了,”跟着就扑到陈嘉赐怀里亲他。

陈嘉赐伸手扶住她,由着她放肆。心里早软成了一团。

一月末,转眼间,便要二月了。

正在这时,安国公府传信,陶琼琇的舅母并侄儿侄女来了京都。估计会上门拜见她,让她心里有个准备。

侄儿侄女?

侄儿应该是来参加春闱的,至于侄女……看样子怕是想在京都给她找个人家。陶琼琇心中一转,便就大致有了数。回信说知道了。

第86章

从陶琼琇这儿得了信, 知道无碍。

不过三日,镇北王府就接到了周家的拜帖。

府中准备好,大清早的, 陶琼琇就见到了素未谋面的舅母以及侄儿侄女们。

当初去越州时,这位舅母带着孩子跟舅父去了任上。说起来,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一番行礼, 陶琼琇也没有拿乔, 请着人坐下。

舅母是个看起来十分温和的贵夫,年约六十许, 精神硕硕,丝毫不显老态。侄儿也是文质彬彬,一表人才。至于侄女——

陶琼琇看见她时,便就眼前一亮。

好一个瑰姿艳逸的美人。

如此绝色,比起当年的李灵若也是不差的, 甚至因着那份艳色, 比起偏秀丽的李灵若更引人瞩目。

不过——

若论艳色, 世间无人能及陈嘉赐。

还是男神更好看,她唇角微勾心里想着。

这样的姿色, 又往京都里送。陶琼琇心里立时就有了谱。

看来自家那位舅父野心不小啊。

就是不知道,他看中了哪位皇子。

她心中琢磨,面上不显,寒暄半晌后不消得她多说,舅母便就告辞了。

陶琼琇也没有多留,起身意思意思的送到客厅门口,便就由着丫鬟把人送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