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 / 2)

【筹备阶段结束,现在开始内容策划阶段……】

【策划卡片:

策划载体:期刊

策划分类:通俗文学-小说-多种

策划内容:以原创连载小说为主要内容的月刊。

本期内容:本期为创刊号,内容包括《总裁请自重》《天外飞星记》《司南漂流记》《诀君子》。

产品加成:学识+0,游历+800,工匠+0,商业+3500,艺术+500

策划人:凌霄书坊达摩院】

宋凌霄还是第一次看见有这种策划人,大约是因为——这属于集体的智慧?

期刊的出版形式,商业属性非常高,本身强劲的内容支撑,使它的游历数值也能超过500,属于优良品质了,至于艺术,他们有黄三缄友情支持的板画插画,自带雕刻技术,一个人就把数值顶到了500。

说起这创刊号的插画约稿过程,倒也十分有趣。

宋凌霄让责任编修们去尚大海那里登记,有插画需求的就把画面内容写清楚,没想到三名责任编修都觉得自己的作者大大有需求,一定不能光秃秃地上,所以每个人都预定了三副插画。

尚大海告诉他们,预定了不一定能给画,还得让他们现在能联系上的画师和刻工们挑选一下,有时候画师和刻工就是没有灵感,不能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那也没办法。

谁知,黄三缄这个刻工看过了他们的画面创意之后,直接说,他可以画。

虽然他是刻工,但他还精通板画艺术,画人物没有画师容那么牛逼,但是画场景和物品就厉害了,尤其是韩知微先生的一个朋友创作的《天外飞星记》,那些恢弘神奇的大场景深深地吸引着黄三缄,黄三缄二话没说,就拍板决定帮他们把这一期插画包圆了。

黄三缄连画插画带刻板,大约用了七天时间,就把作品交给尚大海,尚大海再展示给大家看,除了弥雪洇对那个硬汉派画风略有不满之外,其他两名编修都觉得不错,生动地展现了小说的故事性。

画风统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连载小说月刊》创刊号的整体性特别强,虽然这四个小说类型天差地别,但翻开书一看,就能感觉道,嗯……这就是一家出的!

不过往后还是应该囤积一些不同类型的画手。宋凌霄摸了摸下巴。飞飞燕老师绝对不会想到,他笔下的总裁具有和剽悍水手司南一样的硬汉棱角!

……

接下来,宋凌霄按照常规流程点选完产品制作和宣传推广的选项。

并将《连载小说月刊》定价为系统的指导价格最低价:2钱银子一本。

2钱银子就是0.2两银子,其实价格也不便宜,但是这本《连载小说月刊》,它的纸质、排版以及内容量都堪比一部完整的小说了,卖到这个价格也不算太夸张。

而且,宋凌霄的渠道都已经铺好了,他需要一部高质量的期刊打头炮,质量高上去了,价格自然是降不下来,他只能采用一个最低价,尽量做到薄利多销。

毕竟,他没有指望创刊号挣钱。

他期望的是,打开局面,将这个原创连载小说的平台搭建起来,将来,这就是凌霄书坊孵化潜力新人新书的平台,就像历史上那些成功的期刊孵化出无数知名ip一样,宋凌霄打的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主意。

【请为新期刊命名:】

《连载小说月刊》!

【定价完毕,宣传推广策略制定完毕,预期销量计算中……】

数字不断地滚动,浮层不断地涌现,淡金色的光彩倒映在宋凌霄乌黑的瞳孔之中。

【预估销量:50万】

【预估码洋:50万*0.2=10万两银子】

【叮!为期一个月的期刊销售期开始,祝大卖。】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975的手榴弹x1,感谢祖曼的营养液+20,@975、小师兄崔东山呀的营养液分别+10,梦落凡尘的营养液+2,杨芋片、哇汪汪的营养液分别+1~

第83章 一个无情的写字机器

天气进入十月, 开始转寒,寒衣节之后就是立冬,京州城的阳光依然灿烂, 但只有午时前后能让人感觉暖和。

不知不觉,从上一本书《绣像本第一奇书》上市发售, 到现在,也过去了将近四个月了, 漫长的空窗期即将结束, 宋凌霄心中又充满了新的期待。

书坊经营系统的预估, 着实令人惊讶,但并未超出宋凌霄和渠道商们盘出来的最大数目,毕竟除了京州的购买力之外, 他们又开辟了运河沿岸、江南地方的新渠道。

但是, 50万册, 依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目!

凌霄书坊的第一本书,《京州乡试押题密卷》, 卖了将近1万册。

第二本书, 《金樽雪》, 初版和大团圆版加起来卖了不到3万册。

第三本书, 《江南书院时文选》, 因为定价太高了,所以卖到1万册出头,但是还在继续销售, 销量缓慢增长, 估计5年内也涨不到2万册。

第四本书,《绣像本第一奇书》,这本是卖的最好的, 借了清流书坊的光,在府衙大堂和邸报上吵了几回,现在买到6万多册,5年内按照书坊经营系统的预估,能卖到10万册。

而《连载小说月刊》,刚一推出,第一个月,就能卖50万册!

这是质的飞跃!

宋凌霄之所以要打开京州以外的市场,就是因为,他发现京州市场的购买力已经被他探到天花板,通俗小说的天花板应该是在8到10万册,如果还想往上走,就需要一些非常手段,比如说说服官府组织公务员集体卖书……当然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所以,就要打开新市场。

在这里,就不得不感谢建阳书坊了,正是建阳书坊的一通输出,帮助宋凌霄驯化了市场,江南一带,对通俗小说的接受度很高,再加上大运河贯通南北,在运河上通商的人路途无聊,一般都会购买大量的通俗小说带到船上,打发时间,因此运河周边的城镇也多多少少有卖通俗小说的书铺。

梁庆去年卖《金樽雪》时形成的销售设想,终于在一年后的今天落地了,他打算做“旅途书”,主动去谈了驿站和船坞,路途中的铺货渠道主要是他谈下来的,为《连载小说月刊》销量飞跃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