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如今的沈映,上头没有刘太后欺压,下面没有郭九尘、杜谦仁等权臣阉宦挟制,大应朝无上权力尽归他手,生杀予夺皆凭他的喜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沈映双手负在身后,在众臣们敬仰的目光中坐上龙辇,他低头理了理腿上的蔽膝,似漫不经心却不输威严地说了三个字,“回宫吧。”
一个太监立即高声念道:“皇上起驾回宫!”
众臣整齐地在龙辇后面行礼:“臣等恭迎皇上圣驾回銮!”
沈映回宫的这天,是景昌三年八月廿六。
他高高坐在需要十六个人才能抬起来的龙辇上,一路看过从京郊到京城沿途的风景,身后跟随他的是一里多长的御。用仪仗队伍,这一路上,再没有谁可以成为他通往权力巅峰的阻碍,再也没有谁可以阻挡他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他明白,真正属于景昌一朝的时代,来临了。
皇帝的御驾终于回到了阔别数月的京城,与沈映离开时的繁华气象不同,刚刚遭受了叛乱的京城,到处都是尸体伤患,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能听到有人在哀嚎哭泣,一副令人心酸的破败景象。
古往今来,都鲜少有不流血的政变,夺权之路,艰难险阻,一路上不知道要流多少鲜血,要牺牲多少人的生命。
沈映在谋划全局的时候,早知道必须的牺牲不可避免,可是当他回来见到这么多人因这场叛乱而家破人亡时,还是大受触动,心中不可抑制地生出了些自责。
沈映有些不忍再看京城里的惨状,于是放下帘子对旁边随行的人说:“先回宫吧。”
“皇上怕是一时之间不能回宫了!”
龙辇外忽然响起一声马的嘶鸣声,好像有人拦在了仪仗队伍前面。
沈映听到那人说的话后,不满地皱起眉头,本想开口斥责“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拦截御驾”,可等认出了那个声音是谁的后,瞬时哑然,心跳反而猛地剧烈了起来——是他!
沈映在轿子里深呼吸了两下,稳了稳心神,然后才掀开前面的帘子,抬眼望向前方,高高骑在一匹纯白色骏马上,穿着一身银白色盔甲的顾悯。
几日未见,顾悯的形象看起来有些不修边幅,胡子不知道几天没刮,下巴上清晰可见青色的胡茬,现在的顾悯,看起来和“翩翩君子”四个字可以说是毫无关系,但也多了几分成熟男人的魅力,盔甲上也有血迹,但不会让人觉得他邋遢,反而有几分放纵不羁的。
在太阳照射下,顾悯身上的盔甲反射着光,让他整个人看起来耀眼夺目,令人移不开目光。
沈映奇怪地挑眉,“朕为何不能回宫?”
顾悯声音轻快地道:“皇上有所不知,冯太妃不知怎么突然发了疯,在皇宫里放了一把火,好几处宫殿都烧了起来,宫里现在因为救火乱成了一团,为了皇上的安危着想,所以臣劝皇上还是不要回宫的好。”
沈映:“……朕要是不能回宫,那朕晚上住哪儿?”
顾悯微微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皇上赏赐给臣的临阳侯府就在附近,若皇上不嫌弃,不如就请皇上赏光,移步寒舍小住几日?”
第59章
沈映有些不信顾悯说的,冯太妃一个人,还能把整座皇宫都烧了?
况且就算烧了几个宫殿,可皇宫里总共有二十多个宫殿呢,怎么可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沈映不信邪,还是决定先回宫看看情况。
可还没等御驾到达皇宫门口,沈映便老远就看到皇宫上方好几处都冒着滚滚浓烟,看起来火势不小的样子,看得他心疼不已。
也不知道大应朝救火部队的能力怎么样,能不能控制得了火势,这万一要是灭不了火,那岂不是要和北宋真宗年间的那场大火一样,整个皇宫都要给烧了?!
一想到将来修皇宫又得花费不少人力财力,沈映心疼得都在抽抽,这个冯太妃,真是可恶!她一个人疯就疯吧,好好的,干嘛烧他的房子啊!
“皇上放心。”顾悯骑在马上停在御辇旁边,对坐在轿子里的沈映道,“水龙局已经在全力救火了,所幸今日无风,火势应该不会蔓延开来,但保险起见,皇上这时候还是不要回宫的好。”
沈映掀开帘子,转头看向顾悯,捕捉到男人嘴角一丝来不及收回去的弧度,冷嗤一声,道:“朕怎么觉得你看到皇宫走水好像有点儿幸灾乐祸?”
顾悯抬手摩挲了两下下巴上的胡茬,转过头看着沈映诚恳地问:“皇上何出此言?臣明明是心急如焚,也自责没有提前心生警惕,才让冯太妃等奸佞有了火烧皇宫的可趁之机。”
“行了,别耍嘴皮子了。”沈映放下帘子,过了一会儿,有些不情愿地问,“你那儿安不安全啊?”
顾悯道:“皇上放心,臣已派锦衣卫严密守在宅子四周,没有皇上的允许,绝对连一只麻雀都不会放进来。”
沈映又问:“你家大不大?朕平时起居可都要人伺候,宫女太监少不了,还有厨子御医什么的,你家住得了这么多人吗?还有你家环境怎么样?朕对住的地方可是很挑的。”
顾悯微笑着道:“臣府上虽然比不过宫里豪华气派,但收拾得还算干净,人口也简单,平时除了照看院子的奴仆杂役,只有臣一个人住,所以接驾应该不成问题。”
实在是没什么可问的了,沈映又沉默地想了想,沉吟道:“那朕要是住到你家,一切都是朕说了算吗?”
顾悯一本正经地道:“那是自然,这宅子本就是皇上赏给臣的,皇上肯屈尊去臣的府上小住,并不是做客,而是回自己家,您就把临阳侯府当成是在宫里,府里的大小事,一概都由您说了算,臣莫有不从的!”
一切都谈妥了,沈映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吩咐仪仗队:“那行吧,既然临阳侯盛情相邀,那就先摆驾临阳侯府,等到皇宫里的火灭了,朕再回宫。”
皇帝打算暂时住在临阳侯府的消息很快便传了出去,文武百官得到消息后,先一步赶到临阳侯府门外,跪地迎接圣驾。
御驾抬进了临阳侯府大门,百官列队进府,在正厅拜见皇帝,沈映端坐在上首,往底下官员的队伍里一打量,发现来的官员里少了很多张熟面孔,于是随口点了几个名,问他们人都去哪儿了。
礼部尚书站起身,手里捧着一本册子回道:“回禀皇上,杜谦仁谋逆篡位,手段残忍,这些大人因为不愿意和他同流合污,都已遭其所害,老臣已经列出了此次遇害的官员名单,还请皇上过目。”
沈映接过册子,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这些遇难的官员里,大多数都是刘太后一党,心下不禁暗喜。
虽然真的很想拍大腿说“死得好”,但为了显示出他的仁德,沈映还是装作惋惜地叹了口气,装模作样地道:“可惜了,可惜了,这些都是朝廷的中流砥柱,结果就这么死在了杜谦仁手里,实在对朝廷是莫大的损失,谢尚书——”
礼部尚书道:“老臣在!”
沈映沉痛地道:“你替朕安抚好这些遇难官员的家眷,好好厚葬这些刚直不阿的忠义之士。”
这些官员都是刘太后的党羽,沈映本来没必要善待他们的家眷,沈映这样做,一方面是彰显君主的仁义,另一方面,是想提醒这些遇难官员家里剩下活着的人,刘太后已经护不住他们,只有忠于他这个皇帝,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朝廷骤然损失了这么多国之栋梁,朕心甚痛,但杜党叛乱刚刚平定,京城里百废待兴,还有许多事要等着人去料理,空出来的职位也不能让它一直空着,还得有人顶上才行。”沈映合上册子随手扔到桌上,一双凤眼炯炯有神地扫视过下面的群臣,开始说正事,“诸卿也是大应的栋梁,该是你们挑起担子的时候了……”
接下来,沈映一一点名提拔那些他中意的臣子去顶上空出来的官位,这次杜谦仁和刘太后的火拼,不仅令内阁首辅次辅全部垮台,还让六部尚书之位空出来了三个,户部、刑部和吏部尚书之位全都空悬,不过沈映也没急着现在就决定这三部的尚书人选,而是命下面的侍郎暂时代掌尚书之权。
尚书权力巨大,他得慢慢考察合适的人选,安插自己的心腹坐上尚书的位子,这样才能把六部和内阁全都掌控在自己手里。
等到空缺的职位全部安排好,厅堂里哪有还什么刚死了同僚沉痛悲伤的气氛,大多数大臣的脸上都按捺不住流露出升官的喜悦,一时间,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