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93:带伤上阵,无奈。(2 / 2)

天造地设 三千界 3721 字 7天前

至于帮忙与试验,到底哪个目的占了主要,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双赢。

所以当天训练结束时,季挺一拍常卫宁的肩:“跟我去医疗室。”

常卫宁不解:“中午已经去过了,拿了药。”

季挺一指常卫宁膝盖:“我会一点推拿。有点疼,但对这种伤还算有好处。”

常卫宁感激道了谢,跟着季挺去医疗室。

季挺走了一段,突然回头:“对了,还是先去吃饭洗澡吧。洗干净了再推。推起来会用药,药力渗透得慢,全部发挥得一整夜,洗掉了浪费。”

常卫宁哭笑不得,应了一声,转了个向。

“是我没考虑到。”季挺道歉,“你们班住哪儿?呆会儿我去你那儿。”

常卫宁指了营房:“南边数过去第二排房子,西数第五间。”

“好。”季挺应了就走了;走出一段,突然又一顿,脚下一转折了回来,到常卫宁身前半蹲了下去,“上来,我背你过去。我还从没照顾过伤员,刚才没想到。”

常卫宁这回给笑了出来。

季挺也是失笑,同时却又腹诽不已。

伤员居然要靠战友背!

都没个随叫随到的小拖车!

原始!!!

季挺对试验结果很满意。

另外,试验还有一个附加收获——季挺大致明白常卫宁为什么去年没拿到机会了。

这家伙太容易脸红。

在基层军队,山头主义到处是,会来事儿的人受欢迎。差不多的军事水准,内向的人离入党提干之类的好事儿就远——当然,要是一个列兵有什么项目水准很高,高到能力压群雄,那不管他内向外向,都会吃得开。

性格决定命运。

常卫宁就因为他的性格,多花了一年时间,才得到了他早应该得到的机会。

季挺对此只有两个字的评语——“原始”!

如果不那么原始,作为军人,精确的量化考核标准在那儿,各个项目的成绩数据化,名次一目了然,怎么会有外向上位、内向搁浅的问题?

基层军人又不是谈判专家!

基层军人要的是服从、是杀敌,与交际能力有什么关系。

可这里许多事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班长、排长、连长的印象分,取决于“说情”能力而非军事能力,这就难免令常卫宁这样的人吃亏,也导致整个军队的效率劣化。

……

而连指导员对季挺的申请书,也很满意。

因为这申请书,书写整齐端正,表述真挚诚恳,切入点由小见大,引用党史翔实深刻,词句简洁流畅,通篇文章逻辑严密、结构清晰——实乃难得一见的范文!

可怜连指导员以往见的都是千篇一律的申请书,实在是无聊透了,所以这一回,连指导员将这份申请书看了四五遍,而后把它贴了出来。

就这样,季挺的入党申请书作为榜样示范,跑去了阅读室的墙壁上。

结果第二天,他们去射击场加训时,齐雷就一搂季挺的肩,笑眯眯道:“帮我写个申请吧?我最头疼作文了!”

“代写不行,指导员认得出字迹。”季挺嫌麻烦,“‘参考参考’,没问题。”

齐雷乐了:“你口述,我笔录?说定了啊!”

季挺痛快应了。

季挺的训练习惯,是掐表限时。要么不打,要么就尽量既快又准。“打着玩”的情况,那是没有的。而常卫宁一直包办了季挺的“裁判”任务。

这天最后一轮靶子打完,常卫宁摁下秒表,问季挺:“你为什么喜欢当侦察兵?想成为‘兵王’?”

季挺淡淡道:“因为这是和平年代。”

常卫宁没明白:“什么?”

季挺微微一笑,没解释,岔开了,去拿成绩了。

和平年代,不用打仗,所以不妨做一个“最好的侦察兵”。

若是战争年代,季挺早当了逃兵,哪怕上军事法庭、被扔到监狱里去关几年。

他可没兴趣轻贱自己的生命——为了这与他无关的原始社会、原始国度,冒着巨大的危险上前线,不是轻贱是什么?!

战争!

那是战争!

吞噬士兵性命的战争!

再有潜力的大脑,一枪也就给报废的战争!

……

六月中旬,一辆运兵车拉了季挺他们二十一个战士去团部。

因为这全军比武乃“尖子”比武,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名额有限。

单人项目,要进行优胜劣汰。

团队项目,如有必要,会进行组队调整,以求强强联手、冲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