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2 / 2)

而且想要拜师学艺,就得受师傅的打骂,现在在村子里想要学习门技术,要么学木工,要么学瓦匠,都得受苦。

村里人送孩子去学艺,到那里跟师傅的第1句话就是:随便打骂,打死了也没关系。

小周伟觉得很神奇,也开始到处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田老爷子带着村民们沃肥施肥,开始了第一遍的施肥,小玉米苗刚长出郁郁葱葱。

这时候施肥不能撒太多,庄稼苗还太弱,太多的肥力会导致被撑死。

“……就像是人一样,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得慢慢的循序渐进的,一口一口的吃胖。”

田老爷子说出来的比喻,让村里人都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肥越多越好,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

“其实自古以来,农民们已经总结出来了不少的种植的经验,有一些适用,有一些已经不适用。”

“种植也是一个科学的项目,如何让土地增产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第一增加肥力,第二选择良种。

只要做对了其中的一个方面都能达到增产的效果,如果两个方面都做到了,那增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田老爷子原来是给学生上课,现在他觉得自己跟原来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就是真正的把上课的人换成了老百姓。

而且只有老百姓们是真正的将这些学识学到了心里去。

真正的老百姓学习农业知识,才真是授人以渔。

村里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赞叹道:“还是您老把种地这门学问研究的透啊,我们都种了这几辈子的地了,还没摸清楚这些知识。”

“前人种树,后人成人,要想真正把地种好,就得学习专业知识。”

田老爷子跟一群农村老汉,走到一起已经不分你我了,他们扛着锄头,走在田间小路,相互说出种地的一些知识。

或者是提出种地不懂的方面,都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田老哥,我们就先回家了,下午再见”

“田老哥,有空咱们两个喝两杯聊一聊,我觉得我家自留地该种点你所说的嫁接。”

“有时间咱们一起……”

田老爷子摆摆手,跟这些村里人说话真的是不费脑子,人家有啥说啥,轻松多了就算是那种明明白白的算计,都看着不是很可恶。

田老爷子回到住的地方,就看见又摆出来了好多蔬菜。

“老婆子,又有人给送菜来了,咱家菜都吃不完了。跟人家说了吧,咱们门前的自留地也种了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