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2 / 2)

京城报娘 莫草 1474 字 6天前

宗越微笑道:“是么?多半是这笋长的地方不对,从山里长去了河边,方生出这样的异味来。”

阿蒙便知是他捣鬼了,横他一眼,欲待放下叉子,然而这蝤蛑签做成笋子外形,又添了竹笋清香,不仅好看,口感也比往日不同,细腻顺滑,一点也不柴。竟是一气吃了两三块方才罢手。

接过海月递来的热茶,捧在手里,问道:“门下驳回圣恩令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宗越见她肯吃,眉眼间的欢喜没来得及藏起来,被她抬眼看到。

忙轻咳一声,整整脸色,在她开口质问之前,正色道:“方才来的人是东宫供奉?给事中卯初三刻封还东宫敕令,不出一个时辰,别说台谏、密院、政事堂已知晓,便连各省部都收到消息。我一早从城外回来,便有好几处朋友报与我知。”

“朋友?”阿蒙冷笑:“你这些朋友,是进奏院的、台谏的、两院的,还是东宫的?”

宗越微笑不语。

阿蒙也只好悻悻然冷哼一声,拿他莫可奈何。

本朝中枢就跟个四处漏风的破房子一样,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第二日便有街头巷尾的小报沿街叫卖。

其内容竟往往被事后验证为真,以至于文人官宦,竟以小报为先,邸报为常。戏称前者为新闻,后者为旧闻。

小报新闻涉及各路各州地方政府通过进奏院递上的表章,台谏两院的折子,甚至还有皇帝今夜幸何宫何院的内帏秘事。

最离谱的一次,居然连皇帝与枢密院使密议对羌国用兵之事,也在第二天早上见了报。

羌国长驻汴京的正使当日便奉了全套节杖,直闯宫门,求见东朝皇帝,质问此事真假。

皇帝本也只是与密院做个推演,看能不能趁羌国内乱,拣个出其不意的便宜,倒也并未下定决心。

此时见事机泄露,只好和颜悦色安抚使臣一顿,再对天盟誓,两国情比金坚,只有守望互助之心,绝无两肋插刀之意。才算把这事掩下来,双方虚情假意,互致歉意。

也因了这件事,朝堂上下可谓气得五佛升天,一边令进奏院、各府胥吏五人为保,施行连坐,一边下令严惩行走各府各院,探听兜售消息的闲汉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