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页(1 / 2)

京城报娘 莫草 1548 字 6天前

用这官布,便可在市场上换来货物。国王还规定,如果这布旧了,每七年可洗一次,再重新盖印。”

“我们这里,有时候也拿丝帛之物折抵朝廷税赋差役,或是换米换房子。”曾泰笑道。

蒲布拉哈哈笑道:“正是。我年轻时曾去过各国经商,在黑衣大食的坎德、兴城、波斯的巴姆地区、花剌子模的柯提地区,都见到他们大量制作这种白叠布。”

“唯有从沙洲进了中土国境,这白叠布慢慢见得少了。上国风物,果然不同于西极小国。难怪古时候的旅行家们都赞美,中国是上国,人人都穿轻盈保暖的丝绸,满地都是金砖玉石。”

“我小时候,读过大食商人苏莱曼的东行见闻,高昌等国用来纺布的伽波罗,在上国的京畿地带,只是供贵人观赏的奇花异草而已。

我店里颇多异国之物,中土没有对应词儿。便请了个有学问的书生来,取了好些又好听又好记的名字。这样物事,他便起名叫做绵花,以方便上国大人们理解。”

恒娘本来想打断他的话,追问种籽之事,听了他这番似乎真心实意的夸奖话儿,却不由得心中一动。

抬头看曾泰,果然,连向来脸皮厚的曾掌柜脸上都有些羞惭之意,咳了一声,道:“蒲掌柜,你这话可就堵心了。瞧你的口音,你在中土只怕也呆了数十年时光,咱们这上国风物,你自然已经深知底里。

丝绸是我中土特有,自是不假。不过也不是人人都能穿上绫罗绸缎。你没听说本朝有诗人讽喻吗?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恒娘微微点头。曾掌柜倒还算有些心胸,没有打肿脸充胖子。

蒲布拉十分善于寻找拍马屁的角度,照旧笑道:“上国诗人,说话果然有道理。小人的故乡有句俗语,叫做,永远不要憎恨指出自己缺点的人,因为他是上天赐给你的真诚朋友。

如果一个国家,都是只说甜蜜奉承话的小人,没有这样的真诚朋友,自然不能如同上国一样兴盛。”

恒娘不耐烦与他闲扯,举着那颗种籽,问道:“你说,这绵花籽的名字,是你请人取的?”

“正是。”蒲布拉眨眨眼睛,笑道:“小人也疑惑,怎么会有人上门来,指名道姓就要这样物事?不过如今到了宝地,倒忽然明白了。难怪贵人有此见识。”

“嗯?”恒娘不禁一愣,放下手,奇道:“这话怎么说?”

蒲布拉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面有沉醉状。须臾,方才睁开眼,毛蓬蓬的胡子一咧,笑道:“这位贵人,咱们似乎以前见过?仲秀才上回来小店打听芸辉草之事,正巧在门口碰见过贵人。”

“你记性倒好。”恒娘笑了笑,“听说你们胡人对我们中国人相貌极难分辨,你倒能分得清楚谁是谁。”

“贵人面相美貌,千人难见,小人自然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