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神秘青年
就在孙灿刚下达强攻秣陵这命令的时候,他接到了荀彧的书信,信上简略的介绍了他南征后发生的一些琐事。
以及袁、曹出兵的情况,后面的部署信上到是写的非常详细,大到战略目标,小到将士布防,都在信上一一标明,足足有五百多字。
他收起了信,明白荀彧的心,不由笑他小题大做,自己既然将最重要的大后方交付于他,自然不会约束他的行动。
更何况,荀彧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是自己不可缺少的臂膀之一。 人可以怀疑任何东西,但没有理由怀疑自己的手臂听不听话。
他将信放入怀中,渐渐的陷入了沉思,袁、曹两路大军看起来强大,但是却无任何威胁。 曹『操』这一路以夏侯渊为主,曹仁为辅,足以证明曹『操』的用心。
夏侯渊长千里奔袭,麾下骑兵来去如风,行军布阵,攻城掠地却非他所长,而曹仁却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才,他为人谨慎,有勇有谋,人称“鬼神曹子孝”,此人极其善守,曹『操』进攻,曹仁就固守营地,保得营地安危。
每每战败,曹仁必为断后之军,将损失减至最小,也是曹『操』不可缺少的臂膀之一。
问题就出在这里,曹营诸将各有不同。 夏侯惇善攻;夏侯渊善袭;于禁号“毅重”,善于统兵;曹仁善守。
而曹『操』南下宛城,此战乃攻城之战,毫无奔袭用奇之处,曹『操』何故调用夏侯渊当先锋?以曹『操』的识人善用又怎么会放下如此错误?
夏侯惇善攻,他要阻止自己南下以夏侯惇为先锋不更恰当一些?
唯一的解释曹『操』只是在做样子而已,他让夏侯渊为先锋,意在『骚』扰,并非想和自己结仇。 而夏侯渊『性』子偏急,有曹仁在正好可以助夏侯渊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一能练兵,二能拖延自己南下江东的进度,令自己分心,一举两得。
孙灿想到这里,不由暗暗发笑,曹『操』和孙策的如意算盘打的确实妙。 但他们都低估了一点。 那就是自己对荀彧的信赖。
任凭你们在后方怎么『乱』来,只要有文若在,自己就不会为后方地安危发愁。 以荀彧之才,又有近二十万大军再手,任凭你们怎么折腾,都不可能在他的手上占到便宜。
至于袁绍,孙灿此刻压根就没有将他看在眼内,先不说他有黄河天堑。 就算没有,荀彧也已经摆出了决佳的方法来对付他。
他让徐晃攻打青州,并非为了拿下青州,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逐个击破。
袁绍虽经大败,但还有不弱的实力。 麾下也有无数良将。 若是全力攻打一点,必然会使得防线吃紧,但荀彧此刻却让徐晃出人意料的攻打青州。
到时,守备薄弱的青州必然禁不起徐晃的攻击而败退。
青州一地至关重要。 袁绍绝对不可能放任青州不顾,届时必然会分兵增援。
徐晃骁勇善战,智勇兼备,以养精蓄锐之师,攻打舟车劳顿之旅,焉有不胜之理,到时候,袁绍来队援兵。 徐晃就破一队,纵然不能胜也可以令袁绍手忙脚『乱』。
想到这里,孙灿便完全放下北方地战事,将心思放在如何夺取江东上方。
江东战役远不如中原来的清爽,孙策聚重兵死守不攻,无视己方将士的百般挑唆,缩于城内,令自己毫无办法。 不得已才下令强攻。
强攻了三日。 杀伤城内敌人近六千士兵,但换来这些的是两倍于敌人的伤亡数字。 除此之外。 坚固的秣陵城依旧犹如磐石一般屹立在自己的面前。
孙策在己方军队的猛攻下,依旧将秣陵守地游刃有余,丝毫不弱下风,先前的失利没有在他的心中留下任何实阴影,实在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这“江东小霸王”之名确实当之无愧,孙灿望着高耸的城墙暗叹。
城墙下四处是残肢断臂,散落地兵器和残破的旌旗随处可见。
又一次攻城失败,黄忠懊恼的退了下来。
孙灿看了远处一地的尸体,说道:“如此强攻也不是办法,秣陵城坚,纵然我军士兵消耗待尽,恐怕也难以攻下这秣陵城,必须好好想个办法才行。 ”
刘华有些为难地说道:“能想的都想了,对方有庞统在,我军行动实难瞒过他,除非战机有变。 ”
这时,侍卫突然来报,说是顾雍求见。
孙灿诧异的说道:“顾师兄不在寿春镇守,怎么跑到前线来了?”顾雍是蔡邕的学生,蔡琰的师兄,为人处事圆滑,在政务为孙灿立下汗马功劳。
因此,孙灿对他非常的尊敬,跟蔡琰一样,尊称他为“师兄”。
反应敏捷的郭嘉立刻喜道:“顾雍大人本是江东大族,此刻他来也许有什么对付孙策的主意也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