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三足鼎立 第七章 万事因果(2 / 2)

三国王者 天豪 3013 字 5天前

好比巧『妇』一般,没有米如何能够做出丰盛地食物?

要想治好孙哲的伤寒,就必须先研究伤寒,但伤寒这病发作无定期,有人得此病可拖数月,但有的人却一日就亡。

寻常百姓他可以无所顾及,尽力便是,但眼前此人却是大将军孙灿之父。

如果问起现今大汉谁最有权势,说是皇帝的人是什么也不懂,天真无知的百姓;说曹『操』、刘备、袁绍、张鲁、刘璋、马腾的也是百姓,是被愚弄,或者坐井观天的百姓。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最有权势就属于领地最广、实力最强、名望最高地当朝大将军孙灿。

他若是发怒,跺一跺脚,大汉江山都要为之抖上三抖。

人皆惧死,华佗也不例外。

孙灿见华佗有些不安,顿时觉得有些奇怪,但此刻他的心思早比以往强上百倍,略微一思索就想到了关键,认真的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再天,神医尽力医治便是。

若能医好,孙灿感激不尽,并承诺神医日后若有请求,只要孙某能够作到一定全力襄助。 如果依旧无济于事,孙灿也不会怪罪,只要尽力就好。 ”

华佗点了点头,说道:“大伙儿别都在这里,伤感虽不是疫病,但也有一定的传染『性』。 你们在这里碍事不说,若被感染只会再生事端。 ”

孙灿依了华佗之言,全部走了出去。

房屋外孙灿站在山坳边缘眺望着山脚,神『色』一片焦虑。

诸葛亮轻步来到孙灿身后,说道:“大将军不必如此忧虑,师傅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到是大将军公务繁重,再次等候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因素?若因如此,被外人所趁,那师傅即便安好也不会开心的。

其实,师傅身体早在大将军南下的时候就已经有些不适,只不过他不想让你担心,耽误你作战,一只让我们隐瞒。 就连到他神智有些不清的时候,还惦记着此事。

直到大将军回归,师母才决定将师傅病重地消息告诉大将军你。 ”

孙灿听后,摇头道:“父亲真是多虑了,就算我不在,我军也不会『乱』。

我军上下一体,只要有亚父、文若、正忠、元叹、元直在,各地皆无须我来『操』心,在加上几名镇边大将,就算外敌入侵也会井然有续地应对。 ”

他沉默了会儿,长叹道:“父亲虽然隐居,但我知道在的心里,光复大汉远重于他地生命。 每次通信,他除了让我善待百姓外,最多的就是解救献帝,重振大汉雄风。

父亲一身为国,可是真不明白大汉王朝究竟给了他什么,值得他如此对待……”

诸葛亮略微皱起了眉头,道:“大将军好象对大汉有些不满?”

孙灿沉声道:“并非是对大汉不满,而是对现在的大汉王朝不满,若非王朝失德在先,大汉江山又岂会如此动『乱』?若不动『乱』,又哪来如此多的杀戮?”

“我想,我明白大将军的意思!”诸葛亮也赞同孙灿的看法,说道:“万事有因就有果,帝王无道是因,『奸』臣当朝即为其果。 『奸』臣当朝成因,忠臣糟害也就成果。

说来说去,一切根源都在大汉本身。 ”

“没错!”孙灿赞许道:“简单的说,就是一条河水,无论你在怎么向河中倒污泥,时间一长,污泥终究会被河水冲洗干净。

但是,一但河水的源头破坏,瞬息间就可以将河水搅浑。 河水之力,在于源头,大汉兴衰,在于九五(这九五是九五至尊的意思)。 ”

“说到这里,我想起亚父的一句名言,要不要听听!”孙灿逐渐被诸葛亮的话题吸引,暂时忘记了焦虑。

诸葛亮道:“子静先生的金玉良言,怎可不听!”

孙灿笑道:“算不上什么良言,却是一个很贴切的比喻。 虎率羊群羊亦虎,羊率虎群虎亦羊。

我朝武帝陛下,起义于南阳,凭借少许民兵,便战无不胜,一举推跨王莽新朝。

可灵帝陛下却空有陈蕃、王允、卢植、李膺、皇甫嵩、朱隽、荀彧等大才不用,却用一些杀猪吃人的混丈,想想都可恨。 ”

孙灿越说越气,说道后面竟对空挥舞起了拳头,仿佛要痛揍刘宏一般。

诸葛亮听了孙灿的话,并没有说话,整个人陷入了沉思之中,良久才道:“这么说来,『乱』世并非因张角、张让等贼人?”

孙灿道:“我是这么想的,但不知道天下人怎么看。 好比我父亲,他就一个尽的怨张让这些『奸』臣『迷』『惑』皇上。

类似的事情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了,什么『奸』臣『乱』国,红颜祸水,都是一个调。

我到不觉得那些人有什么大错,若非得到上位者的宠信就凭他们一介布衣再坏能坏到哪去?随便一官员就可治他们于死地,他们又如何猖狂的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