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 三足鼎立 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1 / 2)

三国王者 天豪 3612 字 4天前

第十五章 治世之才

诸葛亮的话让大殿内所有的人都觉得眼前一亮,他们都把目光放在了动机不寻常的曹『操』身上,却没有注意凉州方面的动向。

也许让曹『操』做出这些不寻常举动的原因,就是来至凉州的呢?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句话说的好,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都是自己的敌人,只有敌人才值得全力去研究。 马腾是曹『操』的敌人,而不是孙灿军的敌人。

因此,孙灿军对马腾军的了解绝对不如曹『操』,曹『操』并非没有可能发现一些自己没有发现的蛛丝马迹。

孙灿沉声道:“孔明说的有哩,也许问题就出现在西凉自身,看来我们的加强收集情报的防卫,不单单要收集己方劲敌的情报,就连他们对手的情报也不能放过。

不然,很可能会错失战机。 即便找不着战机也可以明白对手在干什么,在适当的时机给他们制造一些麻烦也好。 ”

“是,属下明白!随后就安排商盟加强对凉州的参透。 ”荀彧赞同领命。

“刘备那里现在有什么动静?”此时此刻,孙灿的实力大增,能在他眼中的敌人也只有曹『操』、刘备值得重视。

若说荀彧的情报重视曹『操』,那么刘华的情报主要就是针对刘备,只有他才知道刘备的真正危险,刘备的才华不如曹『操』,但却犹如打不死的蟑螂一般,危害一点也逊『色』于曹『操』。

历史中就是如此,原本毫不出奇的刘备在短短数载就取得了荆、益二州,更在汉中一战击退了曹『操』的大军,发展之迅速,简直可以让人目瞪口呆。

因此,对这类人绝对不能够一丝的大意。 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是这个道理。

在刘华的心中认为刘备的危害,还要胜于曹『操』。

因为,曹『操』雄才伟略,他能成功,他能强大是理所当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而刘备却不同。 他的壮大是靠契机,契机一到,则异军突起,令人防不胜防。

听孙灿询问,刘华便当仁不让地走出来说道:“刘备军动向正常,并未有异常之处,此刻他们正在攻讨辽东公孙度,将公孙度困于襄平。 断粮决水。

以守代攻,不要一年,辽东也将落入刘备之手。 刘备此刻已经日渐成熟,看来他们的下一步就是夺取北地了。 袁绍如今以不同往日,他实力虽在刘备之上。

但全无凝聚力可言,况且,刘备麾下的谋臣沮授本是袁绍的谋士,对袁绍的『性』格。 弱点了如指掌,以袁绍目前的状况,根本就没有什么胜算。

因此,我认为有必要提防一下,最好在适当的时机先一步夺取北地,这样才能有效的限制刘备地发展。 ”

孙灿低头沉思,北地不同与关中,北方依靠的不过是黄河天堑。

自己只要准备妥当,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周瑜率领水军杀出去,攻入北地,而曹『操』的西北方却有虎牢、函古关、潼关等天险自己的大军难以给他制造多少威胁,看来只能从北地入手了。

想到这里,孙灿问道:“文若,我军集粮多少,可够二十万大军三年之用?”

荀彧苦笑道:“主公。 你也太高估属下了。 属下自问对政务上从未怠慢,事事精打细算。 多年下来余粮也不过十万大军一年之用。 如何能支持二十万大军三年之用?”

孙灿先是一愣,随后摇头道:“文若莫要误会,灿不是这个意思。 但近年来,我军境内并无灾荒,连年丰收,粮草向来都充足,资金也富足,怎会出现短缺?”

荀彧委屈的说道:“主公,初平二年,主公首次出战袁术至现在建安十一年,相隔不过区区十载。

这十载中主公,战刘备、灭刘表、破袁绍、平江东,从一郡之地,发展至今,其间经历大小战役无数。

这无数战役中所耗军资,粮草何止千万?我军确实占据许多优势,但毕竟有限,十载下来我军物质以出现短缺,实在无法在支持大战。

属下认为,国富则军强,如今我军以不堪负累,应当以休养身息为先。 不然,若发生紧急状况,我军很可能会因为一时不察而损失惨重。 ”

诸葛亮这时也出声说道:“主公,荀彧先生说的有理,因为行军打仗责任重大,不能拿那么多将士的生命当儿戏,当以稳为主。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今我军粮食不足,确实不宜出兵,惟有务农殖谷,闭关息民,方为上策。 ”

孙灿无奈的笊着头,笑道:“粮食不足,就不打了,这个道理我还是明白,只不过就这样看着他们发展也不是办法。 我刚刚再想有什么可以加速我军粮食生产地办法……”

“政务”这正说道诸葛亮的长处,他淡淡一笑,答道:“主公,要想增加粮食,并不困难。 只须做到一句三字,则不出数载,亮敢保证军中粮库皆满。 ”

孙灿正愁没有给诸葛亮施展才华的机会,见他如此有自信,便点头道:“何一句,哪三字,诸葛先生请详细道来。 ”

诸葛亮坦然自若的说道:“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

孙灿笑道:“说的好,只要为官正直,为民勤奋,将此两点形成一股风气,确实可以增加粮草收成,不但如此还有利于我军地全面发展。 ”

“那三字是什么?”孙灿有些迫不及待。

诸葛亮轻摇羽扇,风度翩翩,淡然笑道:“盐、灌、技。 只要从这三点入手,我军日后不但不会被粮食说困恼,就连经济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 ”

孙灿并不太理解这三字的含义,便问道:“这三字何解?”

“盐乃食盐,乃生活必须之物。 因此,食用量极大。 汉初开关梁山泽之禁,允许私人经营盐业,朝廷征税。 税入归主管皇室财产的少府,属皇帝宫廷所有。

诸侯王国亦得经营盐业以自富,收入不归朝廷。 前汉中期, 大汉武帝 于元狩年间始将盐业归入朝廷大司农,纳入朝廷财政,实行官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