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选择离别
公元二一五年十一月,章武元年,先祖登基为帝,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荀彧为御史大夫,田丰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
二月,立皇后甘氏,子杰为皇太子。
——《汉书昭烈帝传》
章武元年,先祖即帝位,曰:“惜黄巾之乱起,数十年来,天灾不断,**连绵。百姓朝不保夕,苦不堪言,国势岌岌可危。今天下一统,百姓安乐,关内候麟居功至伟。”策麟为江东王。
麟为之惶恐,誓死不从,改策为兵马大元帅领卢江侯。麟还想推托,但时先祖以怒,不得已而任之。
同年次年十月先祖五十五寿诞之时,避开世俗。留于罗、甄两家数以亿金之才,用于建蜀道,治黄河、筑长城、开国渠。
先祖伤感莫明追封麟为逍遥王。
——《汉书逍遥王传》
建平四年(公元二一五年)九月十六日。
罗灵风凯旋回长安,一路上百姓夹道欢迎,热闹无比。这次的迎接非同一般,以往只是庆祝胜利的一种仪式,然而,此刻却是欢庆大汉一统,天下恢复平静。
虽然是欢迎,但意义却大大的不同。
所有将士都昂首挺胸,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仿佛再说:“我们胜利了,我们保佑了自己的家园,拯救了大汉,我们是大功臣!”
确实,他们可以这么说,假如不是他们的浴血奋战,哪有罗灵风他们的辉煌。
长安议事厅。
罗灵风交还了帅印,请罪道:“臣下无能。未能从曹操手中救出陛下,让他死于乱军之中,罪该万死,请主公责罚!”
刘备道:“军师已经尽力,奈何天命如此,怎能怪罪于军师。”他初时听了这个消息心中有喜有哀,此刻离刘恕之死已经有一个多月,他那还能怪罪罗灵风。
人都有贪念。都有**。刘备起兵时,确实是心系天下,打算造福万民,光复汉武雄风,此刻,虽然他还是心系天下,打算造福万民,光复汉武雄风。不过心境却大大的不一样,随着权力的越大越大,领土的越来越多。野心也就渐渐地滋生了起来,对于刘恕他有着别样的犹豫。两人同是汉景帝的庶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说到血缘关系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可是。他不甘心就这样的将自己的权力交出去,但也不愿将天下从刘家的人手中夺过来,直到刘恕以死地消息传到了长安后,他才算是松了口气。
接着。刘备下令举国哀痛,一个月内静止嫁娶,酒宴等等一切的喜兴庆典,并为刘恕半了一场极其隆重盛大的葬礼。
过了一个来月。
这天,在长安大殿会议亭里。
罗灵风站出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五帝精生,河雒著名;七宿精见,五纬合同。明受天任而令为之,其不得已耳。非天下所任,不可妄庶几也。如今汉帝以丧,且无子孙留下,汉室子孙只有秦侯可继承皇位,请主公顺应天命继任大统。”
诸葛亮也站出,双手捧着半人高,手掌宽的一卷布卷,道:“禀秦侯。此乃万民之言。大汉各地的百姓都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秦侯能够荣登九五。”
殿中文臣武将也一并请求。
张飞道:“这天下是大哥和我们一起打下来的。大哥想要让给别人,老张第一个不答应。”他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就刘备许久为说话,立刻就粗声嚷嚷了起来。
刘备本就没有不同意,只不过是依照古有惯例推迟一下而已,见张飞如此说来,也就点头同意了。
登基大典,是十一月一日举行的。
那一天,长安上下人如潮涌,车如洪,大汉各州郡地代表,南蛮山越的首领等等都来长安朝见。
拜天叩祖,宣读祭文等等一系列烦琐的仪式完成后,刘备回到了皇宫下令大赦天下,除重型死囚外,其余囚犯一律无罪释放。并传旨立甘氏为皇后,长子刘杰为太子。
次日,早朝。
刘备颁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关羽随帝起兵,智勇双全,战功卓越,受封安邑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张飞随帝起兵,勇烈肝胆,功勋卓越,受封范阳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罗麟智计无双,战功非凡,受封江东王。
诸葛亮为丞相,兼太子太傅,荀彧为御史大夫兼太子太傅,田丰为司徒。
张辽为大将军,马邑侯,加万户。赵云封骠骑大将军,常山侯。马超封征西大将军,凉州侯。太史慈封征东大将军东莱侯,高顺封征北大将军白登侯
陆逊为水军大都督兼徐州刺史,领汝阴侯。徐庶荆州刺史,领颖川侯,等等。军中大小将官都有封赏。
这些赏赐是刘备昨天花了一夜时间,根据以往的战绩合理安排地,全军将士对此封赏也非常的满意。唯一有意见的就只有罗灵风了。
关羽的安邑王以及张飞地范阳王,这些都是郡王,所辖之地不过一郡而已。可是他的江东王却是整个江东,富庶的江南几乎都是他的领土,所辖之地高达六郡八十一州。虽然,他所立的功勋确实够担任这江东王一职,可是,他却不敢领任。
自古以来封王者,不计其数,但真正有好下场的却是寥寥可数。即便刘备放心他,信任他,但难保刘杰会向刘备一样,对他信任无比?就算刘杰信任,但后世的刘家子孙呢?他们真的允许一个随时可以威胁他们地势力存在吗?
开国时,封王;治国时,消蕃。随后在以叛乱罪名诛蕃王九族。这是在正常不过了。罗灵风在时。也许会忌惮于他,但是人种有一死,假若罗灵风一死,谁能保证日后的君王不对他的后代下手。他也不希望罗家就因此而绝了后。
罗灵风道:“禀皇上,高祖曾经有言‘外姓者,不能为王’安邑王与范阳王皆为皇上的兄弟,虽是异姓,却实比骨肉。不在此行列之中。而在下不过是商贾出身,实在不能接此重任,请主公收回成命。”
刘备不以为然道:“灵风此言就不对了,你在朕最危难之际,加入朕地麾下,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所立大小功勋。足以担当此任。你我相识多年,相处的一直非常的融洽,朕早已将你看成自己弟弟一般,何必起计较那么多。”他说的很诚恳,这也是他地本意。他对罗灵风地忠心是百分百的相信地。因此。他想让罗灵风一辈子都效忠于自己,一辈子保刘家地大汉江山,所以,他就用了这个方法来困住罗灵风。他本以为罗灵风在接任江东王一职后。会让这个奇才,更加的感激自己,为自己效命。却不曾想过,对方会拒绝,惊鄂之下,不免有些意外。
罗灵风道:“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没,才能响得太平。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天下只会再度陷入混乱之中。”他说的是齐景公和孔子的对话。
当年孔子游经齐国,齐景公向孔子问政事。孔子恭敬地回答说:“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确实君不是君。臣不是臣,父不是父,子不是子,即使有了粮食,我能吃得着它吗?”
而罗灵风正是用了典故来回绝刘备。
刘备还想劝说。
荀彧战出来道:“禀皇上,军师顾及的是,高祖乃我大汉之魂,身为高祖子孙,若带头违背高祖之言的话,恐怕是有不妥。”他一心向汉,决不允许大汉再度陷入战乱之中,他目光教刘备要长远上许多。他认为以罗灵风不反,难保他的子孙不反,凭借罗灵风的威望以及关系,若出了一个有真本事地野心家,难保不会动摇大汉的根基。他入刘营虽短,但已经处处为大汉的将来做考虑。本来,他听刘备封罗灵风为王,就焦虑不已,却有不好强出头辩解,现罗灵风第一个反对,他也顺理成章的随声附和。
第二个说话的是诸葛亮,他道:“皇上,军师虽有过人地功勋,但大汉王朝百年来都为有人破此先例,莫非皇上真的想第一个破此先例。”他和罗灵风共事多年,知道罗灵风心中的顾及,在公再私,他都必须帮上他一把。
庞统也道:“皇上,强扭的瓜不甜,军师生性懒散,不喜一些繁杂之事。还不如随他地性,策封一个他喜欢的官职给他。”他仿佛已经猜中了刘备的心中所想,暗示刘备要想留住他,就必须随他的喜好,让他任一个想走却走不了的职位。
罗灵风再次恳求道:“皇上,收回成命吧?麟就算死也不愿接此重任。”
刘备见麾下重臣各个都反对,一时间也失了主意,想了许久,道:“好吧!可是……”这时候,他又有些为难了,诸葛亮为丞相,荀彧为御史大夫,田丰为司徒。这些命令已经都颁布的下去,总不可能将他们的官位撤除吧?
贾诩似乎意思到了这一点,提议道:“天下刚刚平息,许多地方都存在军力过多,士兵烦乱的现象,若长久不治,必然是一处隐患。军师之才,可比汉初之张良、韩信。军师之功大多在于军功,不如就任他来处理此事?”
刘备大喜道:“好,就任命军师为兵马大元帅领卢江侯,封万户,赐节钺,特命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罗灵风还想拒绝,但见刘备已经有些不满,在拒绝也说不过去,只好领命道:“谢皇上赏赐。”
兵马大元帅确实是一个闲职,如今天下战乱以平,几乎根本就不需要动兵。贾诩说地那个问题,罗灵风一个裁军练精的命令就搞定了。另外。在加上新汉刚立,扩土开田所用的人力是供不应求,根本就不用担心这些裁军的人会无所事事,游手好闲。
唯一值得他关注的就是水军的训练。司马懿所在地扶桑一直是军中的一个隐患,但是他知道现在他们还是无力远征,毕竟路程相差太远许多团难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