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2 / 2)

林徽因传 林杉 2617 字 4天前

12月21日,郭松龄在辽河两岸的新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当晚向张作霖的“讨逆军”发动总攻击。两个多小时激战后,逼进张部指挥中心。

后因张作霖的大军反攻和郭部内部出现了通奉的叛徒,形势急转直下,郭军节节溃败。

郭松龄见全线失利,遂宣告他率一部突围,同夫人韩淑秀、幕府饶汉祥、林长民及卫队乘马车向锦州方向奔逃,在行至新民县西南四十五华里苏家窝棚时,被穆春师王永清骑兵追上,郭松龄带领卫队进入村中,凭借村舍进行抵抗,卫队死伤过半,林长民中流弹身亡。郭松龄夫妇藏于民家菜窖中,后被搜出押往辽中县老达镇,25日被押至距老达镇五里许的地方枪杀。

林徽因放下手中的报纸,已是泣不成声。

梁思成每天陪伴在她身边,徽因吃不下饭的时候,他就去学校的餐馆烧了鸡汤,一勺一勺喂她。

林徽因挂念着年迈多病的母亲,挂念着几个幼小的弟弟,她知道父亲身后没有多少积蓄,一家人的生计将无法维持。她执意要回国,无奈梁启超频频电函阻止,说是福建匪祸迭起,交通阻隔,会出意外,加之徽因已完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所击倒,再也没有力气站立起来。

她平生第一次尝到自己血液的滋味,那血是从她的心上流出来的。她觉得从这一天起,命运紧紧扼住了她的喉咙。

推开窗子,依然是漫天残霞般的火焰。

她感到了那火焰的冰冷。

跨越大洋的婚礼

春潮带雨的西太平洋季风,湿润温馨,尽情地向这里吹拂;三月的落矶山麓,针叶林迷濛着一片漫不经意的灰色。整整一个春天,温哥华沉浸在这灰色的温暖中。

古老的教堂溶人暮色。

最后一缕晚霞,却挂在尖顶的十字架上,不愿飞去,在风中招展成一条薄如蝉翼的披纱。

黑色沉重的大门打开,管风琴的音乐袅袅飘出,如烟如雾,在脚下缓缓地流淌。

牛油红烛燃起,整个厅堂弥漫着一派圣灵之光。

他们缓缓步入教堂。

奶油色花边长据拖地的婚纱,如一片缓缓移动的月光,林徽因宛若天使,同她挟臂并肩的梁思成,只身黑色的西装,平整挺括,显得越发神彩飞扬。

3月21日,是宋代为工部侍郎李诫立碑刻的日期,他们选择这个日子结婚,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这位著名建筑学家。

他们在梁思成的大姐梁思顺和姐夫周希哲的陪同下,走到圣餐台栏杆前,这是新郎和新娘的位置。

父亲去世后,林徽因一直被痛苦深深地折磨着。

1927年9月,林徽因结束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业,获美术学士学位,4年学业3年完成,转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c贝克教授的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半年,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国外学习舞美的学生。这年2月,梁思成也完成了宾大课程,获建筑学士学位,为研究东方建筑,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半年之后,他获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

1928年2月,他们各自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学成归国之前,梁启超便操劳他们的婚事了。他主张用外国最庄严的仪式举行,由在加拿大任总领事的女婿周希哲和女儿梁思顺帮助筹划,婚礼在温哥华举行。在此之前,北京家中先行举办了定婚仪式,梁启超在致女儿思顺信中,言其行文定礼极盛:这几天家里忙着为思成行文定礼,已定于(1927年12月)十八日在京寓举行,因婚礼十有八、九是在美举行,所以此次行文定礼特别庄严慎重些。晨起谒祖告聘,男女两家皆用全帖遍拜长亲,午间大宴,晚间家族欢宴。我本拟是日入京,但(一)因京中近日风潮正来,(二)因养病正见效,入京数日,起居饮食不能如法,恐或再发旧病,故二叔及王姨皆极力主张我勿往,一切由二叔代为执行,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