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红了脸,皇上说声闭嘴,也低下头去。
二人默契得加快脚步,迅速摆脱了慧妃取笑的目光。
来到丹墀上,皇上又怕累着琉璃,拿过拐杖自己走着,琉璃在他身旁缓步作陪。
太阳渐高天气和暖,二人绕着大殿走了一圈,只这一圈,已引来无数目光。
值守的侍卫,听唤的黄门中官,在值房外晒太阳的值守大臣,都在看着琉璃。
待到了殿后,二人来到石栏边停下,凭栏远眺,就见福宁门下站着几个人。
为首的那个披石青斗篷,端庄持重,身后围着几个宫女姑姑,数名中官黄门,齐齐向着这边眺望。
“好像是德贵妃。”琉璃道。
皇上嗯了一声,琉璃又道:“听说皇上病倒后,德贵妃每日都到福宁门来探听消息。”
皇上又嗯一声,对琉璃道:“回去吧。”
琉璃奇怪看着他,皇上道:“这几日难得清静,不要提她们。”
琉璃哦了一声,不说话了。
二人转到殿前,皇上不肯再到后面去,只在向阳处走动。
走得累了,回到西隔间,坐在屏风外的榻上歇息,二人对坐着喝茶,皇上说道:“当初她们进宫,朕与每一个都有过约定,都答应得好好的,安分了不到两年,就开始步步试探,花招频出,比前朝的文武大臣还难对付,朕烦不胜烦,便借着发落康颐太后,震慑她们。”
“皇上怎么发落康颐太后的?”琉璃好奇问道。
“也简单,就是不理她。吃喝穿戴依然是最好的,病了请最好的太医,吃最好的药,但是朕不再过去问安,她差人来请,朕就推说忙碌,连着三个月没去慈安宫。”皇上道。
“就这样?”琉璃问道,“这样就行?”
“朕孝敬她,她就是高高在上的太后,朕不理她,她什么都不是。”皇上笑笑,“从那以后,她明白了这个道理,气焰便低了下来,直到终老,再没闹腾过。她都不敢闹腾了,别的人也就安分了。”
“为何不早些这样做?”琉璃问道。
“皇伯父临终前,让朕跪在他病床前发誓,守护他的江山,孝顺端敬太后,奉养他的皇后,爱护他的痴儿,朕都答应了,既然答应,便尽力做到。端敬太后不必说,朕登基后,她活了三年,那三年里,她极尽尊荣。对康颐太后,一个儿子对母亲该做的,朕都做了。可她一直怀疑是朕害死了他的两个儿子,处处挑剔为难,朕看先帝的脸面,一再忍耐。”皇上道。
“原来如此。”琉璃道,“原来我看到的后宫,已经算是风平浪静的后宫。”
“这两年确实安静不少,直到俞美人怀了素罗,她们又不安分起来。”皇上道。
“皇上。”琉璃扑闪着眼,“皇上说跟每一个人都有过约定,约定是什么?”
“得了空告诉你。”皇上一脸不想多说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