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2 / 2)

观自在 缓步风流 1439 字 7天前

“出殡那日方才是关键。李赓等了这么久,不会束手待毙的。”李梵清手中微觉凉意,缩回手,拢回了衣裘之中,“提防李赓在途中设伏。若是人手足够,也可布下疑阵,瞒天过海。”

兰桨闻言再度点头,将李梵清的话谨记心间,回头好转述给独孤吉。

按李梵清的设想,待沈宁“出殡”那日,最好是同时布下疑棺,以防李赓于途中设伏。不过李梵清也顾虑到,她能派出的人手有限,即使加上沈靖的部分心腹,也不过五十人数,是以她也并不敢将这些人太过分散。

而且,此番李梵清也是在赌,赌李赓并未真的掌握内卫势力。倘若此番李赓派内卫伏击,别说她有五十人马,便是有五百人,于训练有素的内卫面前,也是毫无招架之力。

她想,若是裴玦今日在此,恐怕又会责怪她兵行险着,太过铤而走险了罢。

李梵清唇边泛起一抹淡笑,似一片雪花,转瞬即逝,消融于这天地茫茫间。

沈宁“停灵”的最后一日,李梵清一身白衣素服,还是披着那件银白狐裘,轻车简从,低调地出现在了沈府大门之外。

虽说沈宁身负燕帝赐婚,也算王妃之身,然则她与李赓并未真正成亲,是以沈府的丧事办得也简单,世人对此并未有疑。

世人关注的是另一桩事。

虽说都是些林林总总、拉拉杂杂的传闻,看着是捕风捉影,但经过有心人一编排,一散播,便成了有模有样的故事。

早前莲花郎君于代王府外声讨之事,一度也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城中百姓惊讶,先前传闻代王对沈将军独女一见钟情,众人皆深信不疑,以为是一桩美谈,却不想代王竟有龙阳之好。

不仅是龙阳之好。据长安城中口口相传的莲花郎君哭诉之言,代王根本对沈宁无意,他苦心孤诣,只为谋得沈靖之支持。为此,代王与莲花郎君决裂,还不顾昔日情分,要对莲花郎君痛下杀手,赶尽杀绝。

如此一来,所谓的一见钟情也就成了穿凿附会之说,再站不住脚。且不说代王对沈宁之情意几分真几分假,只要莲花郎君所言非虚,按他所说,代王就是个十足十心狠手毒之人。同心狠之人谈情?只怕是三岁孩童都觉得荒谬。

此事起初倒还有些争议。不乏有人以为,莲花郎君出身下贱,兴许就是个攀龙附凤之辈,趁此时机,添油加醋抹黑代王,欲从中赚得好处。

可一夕之间,这传闻却不知为何惊得京兆尹出了面,当街拿下了几名百姓,扣了个妄议的罪名,各挨了三十大板才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