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北极(1 / 2)

赤道热吻北极 景戈 8186 字 13天前

北纬72度,东经170度。

经过十几天的航行,雪原号终于抵达极北海域。

北冰洋的温度终年在零度以下,冰冷而阴郁。

十月份里,极地的白昼时间越来越短,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白天,再过一段时间,北冰洋海域将迎来长达数月的极夜,一直到来年的三月。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一次选在极夜的时候在北极考察,所有的准备工作,需要在极夜来临前完成。

雪原号行驶到原定的站点时,意想不到的状况发生了,明明已经入冬,但并没有形成大面积固定的冰面。再往北走,海冰厚度足够,但破冰船能够支持的破冰能力有限,随着温度持续降低,可能一整个冬天都会被困在里面。

宋郁站在甲板上,海风不停地刮在她的脸上,冷空气呼吸进肺部,带着剌人的生疼。

在一片白茫茫里,红色的科考队队服醒目。

带头的男人身形挺拔,顶着风雪从远处走来,狂风撕扯着他们的队服,鼓起一个个山包。

裴祉回到船上,肩膀上已经积上了一层厚厚的雪,额前的黑发散乱,脸上的表情严峻。

他看见宋郁抱着相机靠在桅杆上,皱了皱眉,这么冷的天怎么还往外跑。

“进去了。”他说。

宋郁没做声,跟在他们后面,关上了船舱的门,挡住了外面的风雪。

船长站在门口等着,“怎么样,还能不能建立站点?”

裴祉摘掉手套,摇摇头,“海冰的厚度太薄,做长期冰站不安全。”

“暴风雪什么时候停?”他问。

“明天应该就停了。”一旁的气象观测员说。

闻言,裴祉薄唇轻抿,“那明天请直升机机组人员待命,执行冰情侦查任务,看看有没有其他适合建站的冰面。”

船长颔首,“行。”

他的目光看向宋郁,手掌打了个转指向她,“那正好,难得进行一次航空观测,你明天把宋导也带上吧。”

宋郁愣了愣,抬起眼眸,对上裴祉的视线,很快她转过头,悄悄地撇撇嘴。

-

第二天,暴风雪果然停了,北冰洋上空露出了难得一见的太阳。在一片灰白色的寒冷荒芜里,像极了冰箱里的灯,带不来一丝的暖意。

雪原号船尾的停机坪上,红色的直升机已经待命,机身下方印着“中国北极考察”六个汉字,螺旋桨的旋翼展开,刮起一阵大风。

上直升机的时候,裴祉走在前面,接过飞行员递来的两副降噪耳机。

宋郁望着他的背影,头发被风吹乱糊在脸上,视野看不太清楚,却觉得此时的场景如此熟悉,好像曾经也发生过。

裴祉动作利落地进到机舱里,探身出来,伸出一只手,大掌摊开。

“上来。”他说。

飞机的声音嗡嗡作响,很是吵闹,宋郁只能根据他的口型判断他说的话。

她的视线落在男人的那一只手上,干净修长,骨节分明,中指左侧有茧。

在雨林的时候,她没多想为什么茧会长在那个位置,现在却是瞬间明了了,那是经年累月执笔留下的痕迹。

宋郁看他一眼,没有伸手,而是抓住扶手,颇为吃力地自己爬上了直升机。

“......”裴祉的手虚空抓了一下,默默地收回去。

他无奈地摇摇头,知道宋郁是还在生气。

要想跟小孩儿和好,可没那么容易。

-

海上冰情监测的工作并不顺利,裴祉双手抱臂,食指指尖抵在唇边,眉心微不可见地皱起,目光锁定在探测冰面厚度的红外设备上。

宋郁看不懂显示屏上的图像,但她从窗户往外看,北纬72度的高空下方,只有很多零零碎碎的浮冰,在海面上沉沉浮浮。

不过她的注意力并不放在冰面上,宋郁捧着相机,对着远处冰山拍照。

之前在船上的时候不知道,从空中看,她才发现原来那一片冰川后面还是冰川,连绵不绝,仿佛一块巨大的陆地,切口是十几米的悬崖。

裴祉通过耳机通话指挥着机组人员飞行方向,将周围的冰情勘测过一遍后,整个人靠进了座椅里,抬手拧了拧眉头。

他余光瞥向坐在一边的宋郁,见她一个人在那扒拉着窗户,恨不得身子探出去,对着远处的冰川,不知道在小声地嘟囔什么。

宋郁低头看了眼照片,皱着眉摇头,好像是因为距离的关系,怎么也拍不到满意的照片。

裴祉抿了抿唇,倾身向前,朝飞行员示意,“往冰川那飞一圈再回去吧。”

直升机在空中打了个弯,朝着冰川靠近。

宋郁挑了挑眉,想着正好,拿起相机抓紧时间拍摄。

靠近冰川没多久,最外层的冰川突然掉下来大块的冰,像极了悬崖塌方。

大块的冰落入大海,激起巨大的白色浪花。

因为坠落的速度很快,宋郁只来得及拍到一两张零碎的照片。

飞行员看到这个情境,发出一声轻呵,“冬季还有冰掉下来。”

裴祉的视线凝着那块新产生的浮冰,没有说话。

-

直升机返程以后,船组工作人员和考察队的领导团队马不停蹄地开会,计划再往北行进一段距离建站。

宋郁下午整理飞机上拍的照片耽误了吃饭的时间,保持对着电脑的姿势太久,她腰酸背痛,六点多的时候干脆直接去了健身房碰碰运气。

雪原号的健身房六点多饭点前后人最多,所以宋郁一般是等到晚上七八点钟,没什么人的时候再去锻炼。

果然她到健身房,两台跑步机上已经占了人,看背影她认出来,一个是何复,一个是裴祉。

记得最早之前宋郁在健身房碰到他们俩一次,好像也是这个时间点。

因为健身房器材设备有限,所以常来健身房的都摸清楚了其他人的习惯,基本上都会选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大家错开,节省等待的时间。

来都来了,宋郁看一眼手表,反正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干,索性靠在两台跑步机后面的墙上,懒懒散散地等待,她低着头,故意不去看正在跑步的人。

裴祉跑着跑着,眼皮不经意地轻抬,透过面前的玻璃窗,注意到了站在后面的人。

额前的碎发轻晃,挡住了他的视线,清亮的汗液从额角流下,他拿起搭在跑步机架子上的白毛巾随意地擦了擦,然后按下了暂停按钮。

跑步机发出一声“滴”,跑带的速度缓缓降下。

宋郁听见声响,抬起头来时,正好看见男人从跑步机下来。

她移开视线,也不吭声,直接和他擦肩而过,上了跑步机。

裴祉望着她的背影,扎成高高的马尾一晃一晃,后背挺得笔直,仿佛一只负气的白天鹅。

他扯了扯嘴角,无奈摇头。

宋郁站上跑步机,目光落在面前的显示屏上,显示屏还停留在结束界面,运动时间显示的是十九分钟。

她轻啧,十九分钟就跑不动了,体力真够不行的。

旁边的何复感觉到旁边换了个人,视线朝她这边看过来,看到是宋郁时,讶异地眨了眨眼睛。

宋郁将跑步机调到走路的速度,先热身。

何复这会儿也差不多快跑完了,他伸手把速度降下来,降到和旁边宋郁的速度差不多。

“呼——难得在健身房看到你啊。”何复的声音有些不稳,气息很喘,脸上也红红的。

他转身朝后看了一眼,没有看到人,疑惑地问道:“裴队怎么就跑完啦?”

宋郁淡淡地“嗯”了一声,没有给太多的反应。

何复随口说:“那还真稀奇,平时他每天都要跑一个多小时,今天这才几分钟。”

闻言,宋郁脚步一顿。

何复想了想,找了个合理的解释,“估计是开了一天的会太累,想划水了吧。”

宋郁盯着面前的落地窗,窗户一角倒映出男人离开健身房的背影。

半晌,她才接了一句,“可能是吧。”

“对了,你们早上冰情监测怎么样?”何复问,“附近有合适做站点的冰面吗?”

宋郁回道:“没有,都是浮冰比较多。”

“我记得两年前夏天跟考察队来的时候,这里还有一大块厚厚的整冰。”

何复叹了一口气,表情里带上了忧愁,“在陆地上的时候感觉不到,只有到了北极,才能深切体会到全球变暖带给地球真实的变化。”

“我们课题组这几天在做北极海域的浮游生物定量分析,混合营养藻类的含量也越来越高。”

说完,似乎是怕宋郁听不懂,何复解释道:“随着海冰的消融,阳光直接照进海底,会导致这些通过光合作用的藻类繁殖速度加快,但这些藻类又会产生毒素,从而危害到北极圈的整条生物链。”

闻言,宋郁走路的速度缓缓慢了下来,望着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她想起了白天看到的冰川坠落,以及雪原号一路行驶而来,很少看见动物的身影,让她差点以为苍凉荒芜是这个世界的常态,而忽略了其中原本也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冰雪世界。

何复挠挠头,“唉,不说这个了,这也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此时,健身房的门被人打开,张铖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后,朝他们走来,“你们看见裴队了吗?”

“刚走。”何复回答,“怎么了?”

“船长找他开会研究怎么变更航道呢。”张铖找不到人,没有打算久留,“那我去他房间找找。”

张铖离开以后,何复啧啧感慨,“裴队真够忙的,一刻都不得闲。”

宋郁抿了抿唇,故作不经意地问道:“他不是做人类学研究的吗,为什么这些事情也要做。”

什么冰情监测,航道计划,明明都是和人类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事情。

何复挑了挑眉,“你不知道吧,裴队以前其实学的是地理学,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从事南北极的地貌地质研究。”

“不过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从主要研究的自然地理,转成了人文地理,最后干脆直接跨了一个专业,拿了人类学的博士学位。”

“当时方院士,就是裴队在地理科学研究院的老师,被誉为是现代地理学开拓者之一,气得差点要和他断绝师徒关系。”

“虽然他放弃了地理方向的研究,但极地科考的经验和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这次极地考察才会任命他为队长。”

说起裴祉这一段的学术经历,何复忍不住称奇,“不是所有研究者都能像他一样,专业想跨就跨,而且都能取得很斐然的成就。”

宋郁专心地听着,渐渐有些跟不上跑步机跑带的速度,伸手将速度调至最低。

雪原号向北继续行进,终于在北纬78度的地方找到了可以建立长期冰站的稳定冰面,开展为期十天的考察工作。

下船前,裴祉给所有的考察人员做了非常详细的安全作业说明。

直升机拖挂着两个巨大的圆形绿色玻璃屋率先放置到冰面上,作为安全屋。

安全屋内部面积有六平米,可以同时容纳多名工作人员在其中休息,以及存放科考设备。

不过最重要的功能还是防御北极熊的袭击,临近冬季是北极熊大量捕猎的日子,北极熊的体格强壮凶猛,一旦出现冰站附近,对于科考作业人员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由船队成员组成的十人防熊队会最先下船,保证冰面附近的安全,在冰站外围进行不间断的巡视。

宋郁跟在最后,身上穿了厚厚的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裹得严严实实,脖子上挂着走哪都不离身的相机。

刚出船舱,她就感觉到了一股凛冽的寒意。

“下冰以后别乱跑,拍完照就去安全屋里呆着。”裴祉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她身边,低声叮嘱。

宋郁扭头看他。

裴祉身上依然是那一件正红色的北极科学考察队队服,肩上背了一把半米长的枪,浑身透着硬朗的气质。

他将枪拿到前面,手法娴熟地检查弹夹,看见里面装着的两枚子弹,眉心轻皱,动作熟练地把子弹卸了下来。

见宋郁半天没有回话,他将枪重新背好,抬起头,漫不经心地问:“听到没有。”

宋郁抿了抿唇,顶嘴的话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