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惠娘,姓苏,他们一家也是长丰府逃难过来的。”说起苏惠娘跟许青山的缘分,陈氏来了兴致。
大概二十天前,苏惠娘跟父母一起逃荒来到武陵县。那时天上下着冷雨,苏老爹却病倒了,躺在荒野里,苏老娘跟苏惠娘站在路边守着他,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时许青山赶着驴车路过,苏惠娘母女立刻过来,求他帮忙。
许青山本看苏老爹的情况不好,立刻让三人上了车,送苏老爹去了医馆。
大夫说,幸亏送来的早,不然苏老爹这条命可能就没了。
苏惠娘母女对许青山感激不尽。
只是抓了药,去哪里熬?还有,他们今晚住哪里?
苏老娘便问许青山,附近可有便宜的房子出租。
长石村就有很多空屋子,现在来逃荒的外地人多,官府也不管那么多了,许青山便帮他们租了一处房子。
这一来二去的,两家人便熟了起来。
苏惠娘今年十七岁,苏家两口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本来想招个上门女婿给他们养老,这才迟迟没给她定下人家。
这次是苏惠娘自己看上了许青山,苏家两口子觉得许青山人品好,长得也端正,又是个勤劳肯干的,家里只有一个老爹,人口也简单,便改了主意,同意苏惠娘出嫁。
许青山今年都二十了,许老爹一直发愁他的亲事问题,这次苏家主动提,可把他乐坏了。
当即,两家就决定定亲,并商量着尽快给两人完婚。毕竟两个孩子都年纪不小了,他们可急着抱孙子、外孙呢!
“苏老爹是个秀才呢,苏惠娘我见过几次,人长得白净,又文文静静的,听说还读过书,青山能娶到她,也算他的福气了。”陈氏说到这里,忽然又道,“不对,青山也很好,惠娘能嫁给他,也算嫁对了人。”
“就是天作之合呗。”姜云珠笑道。
“可不是。”陈氏感叹,然后看向姜云珠,目光幽幽,许青山都成婚了,她呢?
姜云珠赶紧转移话题,“娘,那咱们送什么贺礼好?”
“咱们逃荒来的路上,许家可没少照顾咱们,我的意思,送一匹布,两袋米。”陈氏道。
这礼可真不轻了,姜云珠点头,觉得自己也该送一份礼。
按照这里风俗,儿女只有成婚分家了,亲朋有喜事,才需要单独出一份礼。姜云珠觉得自己虽没成婚分家,但她做着生意,有房子有铺子,且都挂在她的名下,她也算自立了,该出一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