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第八十七章(1 / 2)

翌日一早,李缄果然发了烧。

其实经过近一年来的悉心调养小心呵护,他身体已经好了许多。若不是近段日子为了郑家的案子来回奔波,也不至于感染风寒。

这次虽然发了烧也没觉得有多难受,只有隐隐的头痛,却多半因为前夜喝了酒的缘故。

虽然本人觉得并无大碍,但事关李缄的身体王府上下素来没人敢疏忽。

萧铎早早起床要去参加登基大典,听见消息后怕惊了尚在睡梦中的萧络,直接吩咐人拿了自己的令牌去太医院请人。

等萧络从宿醉中醒来急匆匆到李缄房里的时候御医已经诊好了脉,正在李缄的书案前慢悠悠地写着方子。

萧络默不作声地看着御医将方子写好,简单询问了几句后礼数周全地将人送出门,把方子交给小厮去抓药,自己转身回了李缄房间。

李缄烧还未完全退,精神恹恹却没什么睡意,半靠在床上随意拿了本书漫不经心地翻看。

萧络在床边坐下,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眉头皱了皱却意外没说什么数落的话,回身倒了杯水递过去:“看来先例果然不能破,你以后还是要禁酒。”

“我倒不介意禁酒,不过我这次病起来和昨晚的酒也没什么关系……”

温水入口,沿着喉管慢慢向下,李缄整个人都舒服了许多,“可能是前一阵太忙了,突然闲下来病了也正常。”

萧络伸手将空杯接了过来,一面替李缄掖被子一面道:“借着这次病休养一下也好,就是误了今日登基大典。”

李缄整个裹在被子里,只露出小半张脸:“我昨晚和王爷说了,就算今日没病,也不想去登基大典。”

萧络有一瞬沉默,他看着李缄的眼睛:“你想好了?”

“嗯……”李缄回视萧络,认真道,“我知道前段时日王爷非要我负责郑家的案子并不是因为手下无人可用,是想让我借着这次机会在朝中露个脸,这样等新帝登基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朝堂,而且按照王爷的脾性,大概连位置都替我选好了吧?”

“是……”萧络点头,“大理寺少卿。”

“王爷还真是……怪不得昨晚我说的时候他迟疑了,应该是原打算大典后朝会的时候授官?”李缄微垂眼帘,沉吟着开口,“其实从小到大我一直不太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毕竟过去的那些年里对我来说能活下去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话说了一半察觉到萧络黯然的脸色,李缄微顿,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继续说道,“来都城这一年的时间,我学到很多也得到很多,慢慢地有了喜欢的人,也有了想做的事情……幼怀说他们云家人的使命是守护幽州甚至整个辽北的百姓,我想和他一起。”

萧络一眨不眨地看了他良久,思绪不自觉地飘散,下意识就想起了当年那个一心要成为侠客浪迹天涯的少年。

后来家破人亡,为了给死去的人沉冤昭雪,也为了给还活着的人挣一个活路,一步一步到了今日,反倒成了权倾天下的淮安王。

这些年来萧铎再没提起过自己年少时的梦想。因为不管是他还是萧络都清楚,走到今天这个位置,便再也没有退路了。

云稚和李缄却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他虽然在幼年的时候失去了很多,也经历了很多苦楚,却还来得及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好,那就去做……”萧络伸手摸了摸李缄的头,“不过先要把身子养好。”

李缄点头:“好……”

接下来的时日李缄就真的心安理得地养起病来——起初只是正常调养风寒,没几日风寒将好,云稚不知从哪请来的游医进了都城。

李缄先前听云稚提过这游医,说是云稷才出生的时候也是体弱多病,多亏得这游医上门才逐渐养好了身体。

虽然后来没像云稚陈禁那样在疆场上冲锋陷阵,身体确实比幼时强了许多。

萧络听说之后,当即让人准备了厚礼,并在李缄院子里专门准备了间屋子安排那游医住下,并且吩咐下去王府上下定要好生招待有求必应,直到李缄的身体有起色为止。

李缄对萧络的话向来言听计从,更别提这游医是云稚在因战事焦头烂额时也还要专门遣人送来的。

于是便不仅再不参与朝中之事,连过往王府内的职责也不再经手,每日只待在府里看书写字吃药休息,偶尔天气好了就裹得严严实实地到花园里散步。

饶是如此,却也没忽略朝堂内外的种种消息。

自那两个部族被拉拢后,其他几个部族也陆续起了退意,西南驻军趁着年关这特殊的时候将剩下的叛军团团围住却并未急于进攻——

那些流民参与其中为的不过是一条生路,若不留情面地痛下杀手反倒会激起他们的斗志。

后续果然如所料,叛军中的流民陆陆续续地出逃,剩下负隅顽抗者便也不必再留情面。

于是很快就止了兵戈,由早就到了西南的户部侍郎出面料理后面的事。

辽北的战事差不多同期结束。

统领整个幽州云稚稍显年少气盛,对付那几个瞻前顾后的小国却正合适,他沿用了其父云邺先前的策略,却更果断直接,年后雪化之后就直接派了数支骑兵深入草原,专门寻着那几个小国的栖息地发起突袭,既不掠物也不俘虏,遇反抗即下杀手得手便后撤,直将整个草原搅得难寻安生,几个小国终于按捺不住,陆续称降。

一南一北两处战事终于止歇,倒让朝中终于松了口气,而后李缄便发现,朝中逐渐出现有关自己的传言。

若论起传言的源头,还要从登基大典那日说起。

早在章和帝在位时,淮安王府有丝毫的动向都会惊动朝野,后章和帝驾崩,幼帝即位,又刚好经历了郑家的案子,把整个朝堂清理了一遍,剩下的也早已风声鹤唳,时刻关注着淮安王府的动向,忽听得登基大典这日淮安王府天不亮就慌慌张张地派人进宫请御医,不由满朝哗然——

淮安王府请御医上门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多的时候都是提前定好时间,管事安排府里的下人套了马车与太医院门口候着,这次却是连天亮都等不了,又拿的是淮安王的牌子,不由让人怀疑是不是淮安王本人出了什么状况。

等到大典时萧铎不仅全须全尾甚至还精神满满的出现,文武百官都稍稍松了口气——

毕竟就算有些人对萧铎不满到甚至憎恨的地步,却也清楚已经到了这种时候,朝堂实在再经不起什么动乱了。

而后淮安王府紧急请御医上门的原因也被探听出来。

若是先前,一个小主簿的死活也没什么在意。但在经手郑家一案后,李缄在朝中已是赫赫有名,这其中自然有萧铎为了日后给他加官进爵而有意无意地推动,他本人行事的果断和周全也让朝堂上这些文武百官印象尤深,加之又想起其出身和萧铎对他明显的培养和关照,关注自然而然地也就多了起来。

传言便这样越传越多。

“其实起初的时候有人与太医院打听过,知道你只是偶感风寒……”因着事务忙碌许久未回王府的高梁为流言所惊动,专程赶回王府,见李缄正优哉游哉地在房里松了口气后便顺势给他讲起了自己近来听到的传言,“谁想到你后来不仅闭门不出,有些见风使舵的带了东西上门探望也都被拒之门外,再后来又听说王爷专程从辽北请了名医过来,便逐渐有了猜测,说是你该是得了什么了不得的重病。”

他说到这儿,瞥了眼李缄明显比年前因着郑家一案照面时要容光焕发的面容,连着「呸」了三声才接过李缄递过来的茶喝了一。

这世上的流言只要不影响到人听起来总是有趣的,关于自己的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