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他是晋阳国君子女之中最不受宠的三世子,从小性格古怪寡言少语、兄弟之间多有争斗,甚至胆大包天,在国宴之上硬生生讨来敌国俘虏做近身亲卫。
三百年后,他仍旧囿于深渊,同泥潭纠缠不清,挣脱不得。
耳边的呢喃低语绵长不绝,嘈杂纷乱,青年半阖双目,定定站在原地不动,浑身被黑雾萦绕,双手垂于身侧,指尖微颤。
“铛——”
刹时间,顶上一道低沉的钟声响彻天地,驱散了原本遮挡在青年眼前的所有暗芒。
张青岚缓缓抬眸,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高台之上,二十八根金丝楠木矗立其中,环绕排列得异常齐整。
足有一人合抱粗的金丝楠木被漆得朱红,雕龙画凤,金银玉石悉数镶嵌其中,莹莹一层淡色白光笼罩于上,光华流转之间弥散开来一股浅淡而熟悉的清香。
二十八名白衣少女整齐跪坐于木柱前,面蒙薄纱,神情庄严肃穆。双手捧着一方玉盘,玉盘中央则盛放着一把月白色的长颈瓷瓶。
随着一声吟唱,少女们纷纷将玉盘高举头顶,身体匍匐,口中念诵出声声诡谲音调。
高台正中,一道瘦长背影随之缓缓显现。
那人身披暗紫色的羽毛大氅,能够遮掩大半面容的鎏金面具系带紧紧绑缚在脑后,双手轻抚过面前硕大的青铜炉鼎,眼中神色未明。
“铛——”
又是一声浑厚钟响,随之而来的是从四面八方传来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念诵之音。
高台之下,万民齐拜。
晋阳百姓均身着白袍,双膝跪地,以祭祀高台为中心团团围坐。同那二十八名少女一起,口中念念有词,神情肃穆。
此时天光晦暗,黑云层积,狂风席卷而来,将祭台上少女身着的纯白衣裙吹拂而起,衣袂翻飞,猎猎作响。
响彻天地的钟声同众人的低声吟诵交织缠绕,变得愈发急促,叫人听得心如擂鼓,望向祭坛的一双双混浊眼瞳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
直到最后,只见苍穹之上一道刺目白光闪过,振聋发聩的雷声终于落下——
万千吟唱之声戛然而止。
同一时间,祭台之中的男人有了动作,他在无数景仰目光之中高举起手中枯木法杖!
玉质托盘中的二十八枚长颈瓷瓶当即如同受到召唤一般飞身而起,围绕着男人的法杖旋转不停。
雷声轰鸣,山雨欲来。
正当所有人屏息凝神以待之时,只听见那身披乌羽之人一声粗哑喝令!
手中法杖泛起阵阵紫光,悬于半空的长颈瓷瓶应声而碎,瞬间化作齑粉。
闪烁着金光的粉末在空中弥散开来,之后又在晋阳百姓们殷切期盼的目光中缓缓聚拢——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最后浮现出来的……居然是裕国公亲子之名。
第一百一十一章
男人满意地看着飘散在高台之上的细碎金粉,握着法杖的五指很快拢紧。
他抬高右手,轻轻将那金粉汇聚而成的花笺托于掌心。
“如众所见。”
大祭司苍老粗哑的嗓音响起,手中花笺轻轻漂浮,被面具遮挡住的面容模糊不清:“此次天祭大典,神明已经选中了他想要的祭品。”
即便是无法探寻祭司此时的神色究竟有多得意,也能从他略带颤抖的声线中窥得一二。
大祭司佝偻着的脊背因为激动而直起,他大张开双手,重新高举法杖,朝那些正引项盼望的百姓们朗声道:“待到三日后祭典完成,从此以后,神明必会降福于万民,保佑晋阳从此风调雨顺,不再发生灾祸。”
祭台之下跪拜着的百姓们闻言先是一愣,片刻后则爆发出一阵热切欢呼。
要知道过往数月,晋阳日日阴雨连绵狂风不绝,随之而来的山洪海啸将农田摧毁大半,百姓无法维持生计,甚至要靠乞讨来填饱肚子……可谓是民不聊生。
若是只要将那少年连同其他祭品献祭给神明便能换来以后的日日安宁,谁又会在意他到底是国君亲子还是一介平民。
总归要的不是自己的命。
大祭司振臂高呼,片刻后收势。整个人如同一只老旧风箱一般大口喘息着,身上的乌羽大氅随之一阵颤动。
他背手站在祭台正中,满意地望着底下攒动的人头。
百姓们纷纷跪地,磕头拜谢祭司,原本干瘦双颊甚至因此而染上了些许血色。
大祭司呛咳几声,枯树一般手指握紧法杖,将法杖杖尖重砸向地面,发出一声脆响。
道道如雾般的灵气应声而出,飞速射向天顶上层叠的云雾。
不消片刻,穹顶上的云雾被灵气悉数打散,化作颗颗透明水珠垂坠而下。
一时间云销雨霁,天光大盛。
紧接着便有人从呆愣之中回过神来,大喊一声:“灵……灵雨,是灵雨啊!”
众人眼中狂热不减,闻言纷纷从怀里掏出制式各不相同的粗糙陶碗,争抢着将那些从天而降的透明水滴承接下来,随后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