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页(1 / 2)

“世子明鉴,只要是对皇上有利,于万民有福的事,哪怕赴汤蹈火,我们也是在所不辞。”李延见他还在发呆,忙笑着答道,一面在底下猛踢他。

郑元昌恍惚回神,忙应和着。

元子攸这时才绽开一丝淡淡的微笑,“如此说来,皇上所忧虑的事情,我们做臣下的,自然要竭尽全力办妥。”

李延附和道,“为了京师安定,我朝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自然的。”

“李侍中的话,正是我心中的意思。如今高氏恃宠而骄,权倾朝野,在内霍乱宫廷,在外排除异己,俨然视北魏江山于他们自家的囊中。这样大逆不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郑昌元斟酌道,“这个道理我们都明白,只是对付高氏且不论,汝阳王在渤海之滨有封地,一举铲除,谈何容易?若不能斩草除根,恐怕日后隐患连连。”

“郑大人说的也有理,只是既然决定了要做,安能有留下活口的道理?”他对转头对郑昌元露出一丝轻笑,神情却是极冷,在他平淡的笑容里,郑昌元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那……依世子之见——”

李延笑着把圣旨交给元子攸,“皇上的意思都在这儿,加上之前的旨意,以世子的智慧和才干,办妥必然不是难事。”

郑昌元不懂他们在讲什么哑谜,正要询问,触及元子攸冷淡的眼睛,把话生生吞了下去。元子攸道,“令公子的事我很遗憾,必然为郑大人讨回公道。”

“世子金口玉言,下官这就放心了。”

他起身还要再跪,被蓝翎劝阻,事情既定,便和李延一前一后出了船舱。

等他们上了岸,蓝翎吩咐人撤了酒席,道,“这么辛苦的谋划,终于把郑元昌拉上了船,他人眼里,荥阳郑氏就不是中立,而是和我们一起了。多了这样大的筹码,肯定有更多的人和我们同一战线,公子怎么不高兴?”

元子攸并不答话,兀自吹着随身的一管玉笛,室内无风,轻薄的寒绢衣衫却如春日拂柳般飘扬而起,映着一室朦胧烛影。笛音初始婉转冷淡,只是一个回合,毫无预兆般爆发出蓬勃凛然的杀气,只闻细微的一声响声,翠绿色的玉笛被他内劲震得寸寸断裂,碾碎在脚下。

“公子好大的火气。”蓝翎俯身用随身的帕子把碎裂的笛子包起来,正色道,“只因那姓郑的没见识,不要命地一直盯着公子猛瞧,等成了事,奴婢一定剜了他的眼睛,给公子出气。”

元子攸却低头对她淡淡道,“我知道你想笑,干嘛藏着掖着,只管笑出声来。”

蓝翎忍地辛苦,却不敢当着他的面笑出来,只是低头一迭声道,“奴婢怎么敢。”